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心脑血管病

2例腹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医网摘要:横纹肌肉瘤是小儿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好发于2~6岁和青春期二个年龄高峰。婴幼儿期多发于头、颈和女性生殖泌尿系统,青春期病例多见于男性生殖泌尿系、躯干和四肢。腹部横纹肌肉瘤罕见,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报道较少,尤其发生于结肠者更为罕见

  横纹肌肉瘤是小儿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好发于2~6岁和青春期二个年龄高峰。婴幼儿期多发于头、颈和女性生殖泌尿系统,青春期病例多见于男性生殖泌尿系、躯干和四肢。腹部横纹肌肉瘤罕见,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报道较少,尤其发生于结肠者更为罕见[18]。我院2005至2009年收治的有完整影像学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横纹肌肉瘤2例,其中1例发生于结肠,另1例发生于肠系膜,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

  女,53岁,以“绝经3年,下腹胀痛伴尿频4 d”入院。双合诊盆腔触及较大囊实性包块,以实性为主,无压痛,活动差,表面欠光滑,子宫与包块粘连无法分清。三合诊盆腔可及巨大包块,以实性为主,包块右前方似有囊性感。血常规:白蛋白18 g·L-1,血红蛋白70 g·L-1,总蛋白63 g·L-1。

  影像学检查:行CT平扫、增强、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CTA)及MRI平扫检查。CT检查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Sensation) 64层螺旋CT,腹盆腔常规扫描参数,图像采集层厚5 mm,重组层厚5 mm及0.75 mm,行常规平扫和增强、延迟扫描。MRI用Philips Eclipse 1.5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FSE序列,获取横断面T1WI(TR 396.0 ms, TE 12.0 ms)和T2WI(TR 4 336 ms,TE 115 ms)、冠状面T2WI压脂及矢状面T2WI,横断面及冠状面层厚为5 mm,矢状面层厚为10 mm。

  影像学表现:CT表现为中腹部至盆腔巨大不规则团块影,边缘不整,部分与邻近肠管及膀胱分界不清,增强后病灶呈不规则强化,其内可见肿瘤坏死,病灶内部及周边均未见明显钙化及出血征象。肿瘤占位效应明显,膀胱及直肠受压移位,子宫显示不清。灌注成像示病灶边缘呈中等度灌注,内为坏死。CTA示病灶由降主动脉的小分支、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及双侧髂内动脉分支供血。MRI平扫示盆腔内巨大囊实性占位,T1WI呈不均匀低稍高信号,T2WI及T2WI压脂呈等高混杂信号(图1~4)。

  术中所见:盆腹腔内子宫后方有一巨大肿块,实性为主,肿块上限达剑突下,下部达盆腔,探查腹腔,发现肿瘤似由肠系膜生长出,小肠及子宫受压推移,肿块左侧与盆腔完全粘连封闭,肿块表面不光滑,质地脆,易出血,部分组织呈暗红色坏死样,肿块底部与盆腔粘连。术中快速冰冻提示恶性肿瘤,考虑肿块来源肠系膜可能性大,且肿瘤范围广,即使行全小肠切除也无法切除肿瘤,且易危及生命,故行剖腹探查及肿瘤活检术。

  病理结果为:“肠系膜包块”横纹肌肉瘤,伴破骨样巨细胞反应(图5)。免疫组化为:SMA(-)、S-100(-)、CD68(-)、CD34(-)、CD117(-)、Vim(++)、CK(-)、EMA(-)、HMB45(-)、Ki67(>30%+)、Desmin(-)、Myogenin(+++)。

  1.2 病例2

  女,28岁,因“体检发现左腹包块半月”入院。健康体检时B超发现左腹膜后实质性占位可能,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行B超,腹部CT平扫、增强及上消化 A.腹部CT平扫横断位示:腹盆腔巨道钡餐检查。

  影像学表现:CT示左上腹见一不规则软组织影,起源于腹膜,边界清,局部结肠肠管略受压,增强后有轻度强化。病灶内部及周边均未见明显钙化、出血及水肿征象(图6)。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术中所见:于横结肠近脾曲触及1个约8 cm×5 cm×5 cm大小质软肿块,呈分叶状,从横结肠浆膜层表面生长,与周围结肠系膜及大网膜有粘连。肿块蒂部与横结肠关系密切,但未向肠腔内突出。完整切除肿块及部分横结肠肠壁。病理结果:“横结肠”肠壁横纹肌肉瘤(图7)。免疫组化为:Des(++)、Ki67(约40%+)、CD34(-)、CD117(-)、Vim(-)、S-100(-)、EMA(-)、Calretinin)(-)、MC(-)、CK5/6(-)、CK8/18(-)、Syn(-)、CgA(-)。

  2 讨 论

  2.1 流行病学

  横纹肌肉瘤是常见的软组织肉瘤,约占小儿软组织肉瘤的50%,小儿恶性实体瘤的5%~15%,恶性病变的4%~8%。男女之比为1.4∶1。好发于两个年龄组,即2~6岁及15~19岁,约70%的病例发生于10岁以前。以无症状的软组织肿块最为多见。横纹肌肉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根据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组1998年统计显示,肿瘤原发部位依次为头颈部37%,泌尿生殖道21%,四肢20%,躯干7%,后腹膜8%,胃肠道2%,会阴2%,胸腔2%,其他1%[911]。

  2.2 横纹肌肉瘤的病理特点

  横纹肌肉瘤起源于非节段中胚层的间叶性横纹肌母细胞,光镜下可见由特征性的条状肌肉细胞构成,电镜能区分亚型,在免疫组织化学上表现为中间丝和未分化肌肉细胞蛋白阳性。

  组织学可分为四型:(1)胚胎型,又分为葡萄状和梭状细胞性,由未分化的梭形、小圆细胞构成。肿瘤呈圆形或分叶形,位于肌内或肌旁,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肿瘤生长快,转移早,该型发生率最高,占50%~60%。(2)腺泡型,由有腺泡排列倾向的小圆细胞构成,多见于10~20岁青少年,呈有假包膜的圆形或分叶形,位于肌间或肌肉。肿瘤恶性度高,预后差。(3)多形型,由排列杂乱的不同分化程度的横纹肌母细胞组成,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位于肌间或肌内。肿瘤内常见坏死、出血、囊变,病变发展不一,预后各异。(4)混合型,组织学包括以上3种成分。其中,腺泡型和多形型病灶相对较深,容易沿筋膜面扩展[10]。

  2.3 影像学表现

  横纹肌肉瘤属软组织恶性肿瘤,具有软组织肿瘤的基本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12]。结合文献及本组两例腹部横纹肌肉瘤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主要有:(1)CT表现,肿块常发生于腹膜后、系膜缘(大网膜、腹膜、肠系膜)及腹壁,发生部位位于结肠极其罕见,本组1例位于肠系膜,1例位于结肠浆膜层;肿块境界清,边界可规则或不规则,肿块较小时可见完整包膜,当肿块较大向周边侵袭时包膜不完整;肿块增强呈轻度不均匀强化,CTA提示肿块血供丰富,周边可见肿瘤血管形成,本组1例灌注显像提示病灶边缘血流、血容积中等,通透性中度;2例肿块内部均可见程度不同的液化坏死区,但肿块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钙化及出血,病灶周边未见明显水肿形成。增强CT及灌注显像可显示肿瘤内部的坏死情况;周边组织结构仅表现为受压、移位,但当肿瘤生长较大或恶性程度较高时,可侵犯周边结构;腹部横纹肌肉瘤可以为原发病灶,也可以为其它部位发生横纹肌肉瘤而转移至此,本组2例均为腹部原发病灶。(2)MRI表现,T1WI呈不均匀低稍高信号,T2WI表现为混杂高信号,如有坏死或囊变,T2WI则呈更高信号。

  2.4 鉴别诊断

  原发腹膜后肿瘤少见,但绝大多数为恶性,以肉瘤及恶性畸胎瘤最常见。其中肉瘤又以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最为多见。CT表现:脂肪肉瘤常分为实体型、假囊肿型和混合型,肿瘤呈侵袭性生长,其内可见不均一的脂肪性低密度灶;平滑肌肉瘤易发生坏死、囊变,其内可见广泛而不规则水样低密度灶。MRI表现:脂肪肉瘤呈混杂信号肿块,内有短T1高信号和长T2高信号,其信号与周边皮下脂肪信号强度类似,压脂后信号强度减低;平滑肌肉瘤侵袭性高,易侵犯周边血管,肿块信号欠均匀,T1呈低或中等信号,T2呈中至高信号。

  对于腹腔横纹肌肉瘤的预后各家报道不一。主要在于早期诊断,现在仍以化疗、手术、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主。横纹肌肉瘤虽然在影像学中具有软组织肿瘤的一般特征,但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当腹部出现软组织肿块时,尤其位于系膜或腹膜后,应考虑到此类肿瘤,以防误诊。


责任编辑:李杏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xnxg/20110312/354563.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_医网_医疗门户网站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2.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进入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医网为您准备精彩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就医指南 疾病大全同时上线!
是谁拉响了你的“白带警报”
参与用户调查 医网大礼抱回家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