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心脑血管病

室间隔膜部瘤的临床研究

医网摘要:近20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检查( UCG )的发展和普及,发现被诊断为室间隔膜部瘤者常有假象;由于膜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上缘与三尖瓣隔瓣、前瓣、腱索的粘连,纤维增生,而使VSD的部分或大部分的边缘,向右室突出,造成不规则的隧道,导致UCG图像出现类似膜部瘤的变化。

  近20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检查( UCG )的发展和普及,发现被诊断为室间隔膜部瘤者常有假象;由于膜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上缘与三尖瓣隔瓣、前瓣、腱索的粘连,纤维增生,而使VSD的部分或大部分的边缘,向右室突出,造成不规则的隧道,导致UCG图像出现类似膜部瘤的变化。实际上不存在向右室突出的膜部瘤,而仅仅是部分增厚的三尖瓣组织向右室或右房突出的假性膜部瘤。此概念作者于1988年曾报道过[1,2],并提出术前鉴别方法及改良的各种手术方式。现经术后追踪,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84年5月至1998年10月共施行VSD修补术231例。其中膜部VSD(Ⅱ型)174例,占75.3%。伴有瘤穿孔的膜部瘤39例,术中证实者仅8例,余31例(假性组)均为伴有VSD的假性膜部瘤。1987年前真性室间隔膜部瘤诊断的符合率为33.3%(5/15例),1987年12月至1998年10月的真性室间隔膜部瘤诊断的符合率仍为32%(3/10例)。1987年12月后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符合率达100%(14/14例)。假性组共计31例。年龄1.5~23岁(平均6.3岁),男16例,女15例。全部均可在胸骨左缘第Ⅲ~Ⅳ肋间闻及Ⅲ~Ⅳ级全收缩期杂音。局部可及收缩期震颤。12例P2稍亢进。均无紫绀及杵状指。3例肝大。心电图均有左室肥厚、高电压、电轴显著左偏。窦性心动过速5例。X线见肺动脉干突出25例(25/31),肺血管阴影全部增粗。左室大24例(24/31),右室大20例(20/31)。超声心动图所见:短轴心底向心尖部和心脏长轴扫描可见真性膜部瘤全貌。而假性室间隔膜部瘤均表现为:在室间隔膜周部的半圆形或不规则膨出(因VSD与膈瓣粘连),壁较厚,活动受限,收缩期时此粘连性膈瓣轻度突向右室腔或右室流出道,可呈一团模糊回声,位于室间隔中部突向右室侧,可清楚分辨出三尖瓣膈瓣部分粘连于室缺边缘所致的假象。心导管检查所见:假性组6例与真性组3例,结果均无差异。

  术中所见:假性组31例,PA增宽和RA增大均较真性组轻。震颤部位多数在右室流出道。2例在右室前壁。室缺均在膜周部,大小全部在1 cm以下。8例有多个缺损孔,12例为2孔。孔间为纤维索条。有3例为膈瓣后双孔,1例为膜周部双孔。主要特征是室缺部分周边由三尖瓣膈瓣和/或前瓣,和/或部分腱索构成,其余为膜部纤维组成。没有向右室膨出的袋囊壁,仅见部分三尖瓣组织增厚向右室或右房膨出。5例为膈瓣后室缺,膈瓣明显增厚,局部形成三尖瓣瘤及三尖瓣膈瓣膨出样改变。

  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曾有4例假性膜部瘤,因不认识其特征,仅做单纯闭锁缺孔,未认清VSD的真正入口边缘,导致术毕仍有杂音和震颤。再次转机,切开膈瓣,认清VSD入口,进行彻底完整地修补VSD。结果杂音和震颤完全消失。1987年后常规沿三尖瓣环平行(或纵行)切开三尖瓣根部的膈瓣2~3cm,确认修补VSD。23例用垫片褥式修补VSD。有8例因周边纤维组织少或多孔,则用补片缝补VSD。

  全部31例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无合并症。残余漏0,传导阻滞0(仅1例术中误伤传导束,术后第5天即恢复正常窦性心律),三尖瓣关闭不全0,主动脉关闭不全0。对31例进行术后随访6~15年(平均11.6年)。心功能全部正常。有2例婚后顺产,母子健康。其余在校学生,体育均达标。全部恢复正常人生活、劳动、工作。

  2 讨论

  本文中室间隔膜部瘤39例,其中真性只占8例,假性达31例(占79%),真性误诊率达43%(17/39例)。

  2.1 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诊断是否成立及真性与假性膜部瘤的鉴别

  (1) 从病因学上说,真性者是先天性的,是出生后由较小的膜部VSD自然闭合过程中形成部分薄弱区,或膜部间隔闭锁迟滞(有VSD形成),但室间隔仍在发育,加上左室压力而导致囊袋状变形[3]。而假性者为继发性的,是后天性的,是在小的VSD的基础上,由于压差,左向右的分流,血流长期冲击,导致VSD部分边缘与三尖瓣膈瓣、腱索粘连、纤维增生所致;(2)病理解剖学特点不同,真性室间隔膜部瘤是室间隔膜部薄弱,形成囊壁膨出,壁极薄,均匀一致,无破孔或一个。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是小的(极大多数小于1 cm)VDS部分边缘与膈瓣粘连,腱索亦可粘连,并可融合呈团块,腱索间可形成多个或一、二个孔,并无完整的真正的囊壁;(3)术前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与真性室间隔膜部瘤相鉴别(表1);(4)术中所见也完全不同,如本组报告术中所见。因此,我们认为假性室间隔膜部瘤诊断是成立的。它的诊断标准是:(1)VSD的症状、体征、EKG、X线等表现;(2)最主要的是超声心动图的特征[1,2,4]。真性膜部瘤的特征是在短轴心底向心尖部和心脏长轴扫描,可见真性膜部瘤全貌。心尖四腔和五腔图,在近膈瓣处沿VSD边缘可见收缩期呈囊状向右室突出,舒张期则囊壁与室间隔平复。瘤呈球形或锥形,位于瓣下,与三尖瓣膈瓣活动无关,直径在2 cm以下,膜部膨出长度1~2 cm,囊壁较薄、厚度均匀。超声造影可清楚勾画出瘤的外型。在室间隔膜周部的半圆形或不规则膨出(因VSD与膈瓣粘连)为假性膜部瘤,壁较厚,活动受限,收缩期时此粘连性膈瓣轻度突向右室腔或右室流出道或右房,有时呈一团模糊回声,位于室间隔中部突向右室侧,可清楚分辨出三尖瓣膈瓣部分粘连于室缺边缘所致的假象。

  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手术适应证和方法基本与VSD相同。但是,我们体会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手术关键在于一定要找到“真孔”(VSD),而不是腱索间粘连的裂孔,或粘连团块之间的间隙。在三尖瓣瘤或三尖瓣膨出时(本文统称假性膜部瘤)[5],常遮盖“真孔”。所以,应提倡沿三尖瓣环平行或纵行切开膈瓣,找到“真孔”。假性组经常VSD呈双孔或多孔,一定要确切补片、修补。找到真正VSD边缘,切勿遗漏。“真孔”大于1 cm者需补片。“真孔”边缘纤维组织少者应补片。术中不要损伤传导束,只要缝在纤维组织“瘤边”,就不会发生传导束损伤。在边缘纤维组织少或补片修补时,针不要太深,这是手术要点。随时注意保护传导束。前方型膜部瘤不要损伤主动脉瓣。一般缝缩时多少要牺牲一部分膈瓣。但不要造成三尖瓣变形、三尖瓣关闭不全。修补后要注水试验,确认有无三尖瓣返流。术前、术中明确鉴别出假性室间隔膜部瘤,采用适宜的手术方法,手术疗效近期、远期均会令人满意。
 


责任编辑:李杏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xnxg/20110308/353582.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_医网_医疗门户网站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2.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进入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医网为您准备精彩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就医指南 疾病大全同时上线!
是谁拉响了你的“白带警报”
参与用户调查 医网大礼抱回家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