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超声检查的最大优势是声束能穿透胃壁,从而可以显示胃壁层次结构。它作为一种非创伤性诊断方法,可以给临床提供胃壁癌肿的部位、大小和形态, 有时能估计病变侵犯胃壁的程度。也可发现早期胃癌,特别是能了解胃周器官的转移情况,弥补胃镜和 X 线检查的不足,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这是超声对胃癌检查的独到之处。目前,经腹超声检查对胃癌的检出率较低,对早期胃癌的敏感性仅为15%, 故不做为胃癌的筛选手段。随着超声内镜的临床应用,使胃超声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提高。
-
相关疾病:
-
相关症状:肚脐疼 产后腹痛 术后腹胀 心胃的奇怪感觉 腹满 男性小腹痛 小腹冷痛 产后大便失禁 烧伤后恶心与呕吐 胃肠感冒 胃肠道功能不好 腹部肿块 呕血与黑便 腹痛 肝肿大 腹泻 消瘦 腹膜炎 持续性下腹疼痛 恶心 下腹部反跳痛 下腹部压痛 下腹局部疼痛 下腹胀痛 下腹绞痛 胃部瘢痕 胃扩张 厌食 上腹不适 上腹部疼痛 肠套叠 一侧性下腹剧烈疼痛 腹腔积血 腹壁广泛性钙质沉着 突发性右上腹绞痛 胃窦狭窄 全腹痛 上腹部包块 呕吐咖啡样物 震水音 溃疡穿孔或出血 溃疡龛影 阑尾穿孔 阑尾周围脓肿 腹部压痛 腹肌紧张 胃酸缺乏 内脏出血 胃气虚 颊部脂肪消失呈老年人面容 不典型增生 左侧卧时右腰呈空音,右侧卧时左腰呈浊音 回声阴影 胃壁僵硬 老来瘦 生理性厌食 酒精性胃黏膜损伤 广泛性与不定位性腹痛 胃壁肌层缺损 幽门瘢痕性狭窄 幽门管溃疡 幽门肿块 远端胃窦产生异位节律 中上腹痛 腹胀 胃痛
-
相关检查:胃液潜血试验 基础胃液分泌量 胃液酸碱度(pH) 胃液乳酸定性试验 胃液尿素测定 胃液蛋白酶 M型超声心动图(ME) 肝病四项 自身免疫性疾病14项 骨标志物三项 优生优育 乙肝两对半(定量) 乙肝两对半(定性) 性激素六项 甲功五项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自身抗体定量四项 血清免疫球蛋白轻链定量 免疫球蛋白三项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 血小板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HLA-I)抗体检测 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
(1)空腹时正常胃声像图:空腹胃的声像图随其潴留液多少、收缩状态及断面部位的不同而各异,可表现为“月牙形”、“马鞍形”及椭圆形,其中心部强回声为腔内气体、粘液及内容物的混合回声,若胃内有大量气体时、后方常伴有声影。中心强回声与周围强回声间的低回声带是正常胃壁回声。(2)饮水后正常胃声像图:饮水后胃腔充盈呈无回声区,内有散在微小气泡及粘液形成的强回声点,易浮动。胃腔周围可显示正常胃壁结构。正常胃壁结构的显示受探头声束与胃壁的垂直程度、胃腔充盈程度及局部声束聚焦程度影响。比较之下胃窦部胃体后壁易于显示,而胃底部及胃体前壁层次显示困难。(3)服有回声充盈剂后的正常胃声像图:饮用胃充盈剂时,超声图像清楚地显示食管下段及贲门部的充盈剂的通过及滞留情况。胃底、胄体、胃窦都显示清楚,并可清晰的显示胃壁,在高分辨率探头下显示为三强两弱的五层结构回声,从内膜开始,第一条强回声和第二条弱回声线表示自粘膜表面界面至粘膜肌层和粘膜下界面的回声范围。第三条强回声线表示粘膜下至浅肌层范围,第四条弱回声线代表大部分胃固有肌层,第五条强回声线则表示浆膜下、浆膜层与其周围界面回声(图77)。胃壁内外两条强回声线间距离代表胃壁厚度,正常人胃壁厚度范围为2-5mm(平均值大多在4.0-5.0mm之间),胃幽门肌处壁厚不超过6.0mm。(4)胃壁蠕动波:正常人的声像图上约可见1-3个蠕动波,其波形有节律性、对称性、无突然中断现象。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有胃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部位以胃小弯近幽门侧及十二指肠球部最多见。溃疡病的基本病理是粘膜层出现局限性凹陷,凹陷深度超过粘膜肌层;溃疡周围的粘膜经常伴有水肿、充血或增生等炎症变化。(1)空腹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溃疡部位有局限性轻度管壁增厚,呈低回声状。急性较大溃疡则出现局限性胃壁粘膜层缺损。(2)胃充盈状态下,典型的胃溃疡周围出现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局限性增厚,中央有较平滑的溃疡凹陷,呈小“火山口”样征象。(3)小而较浅的溃疡仅以局限性增厚为唯一表现。(4)幽门管溃疡以水肿充血的局限性增厚为主要特点,经常伴有胃排空延迟;急性期时,常出现幽门痉挛和胃潴留,幽门管腔狭窄,液体难以通过。(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超声表现为:局限性管壁增厚,球部变形,液体通过球部迅速(激惹现象);大多数十二指肠的溃疡面比较小,超声不太容易发现。(6)三维超声对溃疡面的显示近似于胃内窥镜图像。胃平滑肌类肿瘤是源发于胃肌层的间叶组织肿瘤,分为良性胃平滑肌瘤和恶性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肿瘤的声像图表现:(1)声像图特征:①胃壁内局限性肿物,多呈圆球状,也可呈哑铃状或不规则状。②肿物多发生于胃上部,以单发者多见,大小通常在5.0cm以内,但也有达9.0cm。③肿物呈低回声,境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或较均匀。④部分病变肿物的粘膜面伴有溃疡凹陷。(2)声像图分型:①腔内型:肿物位于粘膜下,向腔内生长,粘膜层被抬起,断面上局部胃腔变窄。②壁间型:肌层有肿物同时向腔内外生长,使腔内粘膜层隆起,腔外浆膜层外突。③脏外型:肿物主要向腔外生长,浆膜面膨出明显,粘膜面无明显膨出。胃平滑肌肉瘤的声像图表现:(1)肿瘤起自胃壁肌层,形态不规则,周缘回声略毛糙。内部回声不均质。(2)肿物增大可见液化区形成,部分伴有少量不规则增强回声。粘膜面常有较深的大溃疡,其溃疡凹陷的形态不规则,并可与液化区贯通,使肿物内部形成假腔。(3)肝脏或周围淋巴结可出现转移病灶。胃癌: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胃窦部特别是胃窦小弯靠近幽门侧。病理类型以腺癌较多见。胃癌分期有早期胃癌和中晚期胃癌。早期胃癌指病变仅侵及粘膜与粘膜下层,超声经腹检查显示困难,超声内镜对其诊断有较大价值。中晚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指癌病变侵犯深度已超越粘膜下层,达到固有肌层更深,通常分三型:①肿块型;②溃疡型;③弥漫型。基本声像图改变为胃壁异常增厚、隆起,通常呈不均质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胃壁结构破坏。(1)肿块型:胃壁局限性隆起凸向胃腔,表面不光整者可形成类似菜花状低回声或杂乱回声肿块,周围胃壁也有程度不等的增厚。有时可见癌肿破坏浆膜向胃外生长,形成外生性肿块,并且有与周围脏器粘连或直接转移蔓延的征象。(2)溃疡型:隆起胃壁表面形成不规则凹陷,凹底部不光滑,可见小结节状回声,凹陷周缘隆起不规则、厚度不均匀,凹陷口僵直。周围胃壁也可呈不规则增厚、隆起。(3)弥漫型:胃壁大部或全部呈弥漫性增厚、隆起,其厚度大于15mm,粘膜面不规则破溃或糜烂时局部呈强回声,重者胃长轴断面呈“线状”胃腔,空腹短轴断面呈“假肾征”,饮水后增厚的胃壁更清楚。残胃癌的超声检查:胃癌术后的超声检查重点是靶器官(包括肝脏、腹膜后、盆腔)的转移病灶的发现。残胃因位置深在,受干扰因素较多,超声检查不可轻易否定临床残胃癌的诊断,应结合其它检查。胃息肉分假性和真性两种。假性息肉系粘膜炎性增生形成;真性息肉又称息肉样腺瘤,较常见,是由增生的粘膜腺上皮构成,多为单个。表面呈结节状,多数有蒂,大小一般不超过2cm。息肉样腺瘤属于癌前期病变。声像图表现为胃粘膜向胃腔内突出,呈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团块,约1-2cm大小,基底狭窄,呈蒂状。多为单发。改变体位不能与胃壁分离。胃壁各层结构连续正常。胃息肉的诊断应注意与息肉型胃癌及胃巨皱襞症鉴别。息肉型胃癌生长快,多大于2cm,基底较宽,对胃壁有浸润,附着处可见粘膜中断。胃巨皱襞症声像图特征为粘膜皱壁回声粗大,呈“琴键状”。胃肠穿孔:(1)腹膜腔内气体回声:患者仰卧位时,可在肝脏前缘与腹壁间的肝前间隙显示气体强回声,其后常见有多重反射。坐位检查,通过肝脏可以在膈肌顶部与肝脏之间显示气体回声。(2)腹膜腔积液:穿孔后的胃酸与胆汁往往先积于右肝下间隙,随着渗出量增加,渗出液可流向肝肾间隙,并经右结肠外侧沟下行至盲肠周围和盆腔。在这些部位可显示异常的液体回声。由于液体内混有胃内容物或形成脓肿,有时不能显示典型的无回声区。(3)常有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腔积气等改变。(4)穿孔局限者,可形成脓肿或边缘模糊、回声不均的杂乱回声包块。B超在胃肠穿孔诊断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超声检查对腹膜腔游离气体的诊断方面可达到与X线透视相同的效果。有时能够显示X线检查不能发现的局限于肝上前间隙的气体。而对检出腹腔内积液则比X线检查准确得多。特别是在与其它急腹症如胆道、胰腺、妇产科、实质脏器破裂等方面的鉴别,超声可做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