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心脑血管病

女性青年短P-R间期分析

医网摘要:短P-R间期是指P-R间期<0.12s,而QRS波群正常的一组心电图表现。从2004~2007年来我院就诊患者中发现18~28岁的女性患者P-R间期缩短的现象远比其他年龄女性患者比例要高。

  短P-R间期是指P-R间期<0.12s,而QRS波群正常的一组心电图表现。从2004~2007年来我院就诊患者中发现18~28岁的女性患者P-R间期缩短的现象远比其他年龄女性患者比例要高。本文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对其发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4~2007年来我院就诊的女性患者990例为观察组,年龄18~28岁(18±20)岁,询问病史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动过速发作史。以94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女性患者为对照组,年龄29~68(48±13.1)岁。两组体格检查:心肺正常,心率60~100次/min,血尿常规检查正常。

  1.2  方法及判断标准

  受检者均取平卧位,采用美国康泰医学有限公司产TLC-99型十二导同步心电图机,由心电图室专人进行操作和描记。描记常规十二导心电图,纸速25mm/s,增益10mm/mv,短P-R间期的诊断标准为正常窦性心律,心率60~100次/min,P-R间期≤0.11s(0.09~0.11s),且QRS时间、形态均正常,起始部无预激波,剔除典型预激综合征、窦性心动过速、游走性节律、房室交接区心律等一切原因引起的P-R间期缩短病例。

  1.3  统计学处理

  率的比较作x2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990例,P-R间期缩短者28例(其中18~28岁的16例,21~28岁的12例),平均发生率2.83%,平均心率91次/min,而对照组940例中,P-R间期缩短者只有2例,平均发生率0.21%。两组P-R间期缩短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P<0.01)。

  3  讨论

  1952年,Lown、Ganong及Levine发表了经典文章,首次描述了一种临床心电图综合征,后人将其命名为L-G-L综合征。其诊断标准为:①正常窦性心律时P-R间期<0.12s;②正常P电轴;③QRS<0.10s;④有阵发性SVT、房颤、或心房扑动史。认为其发生机制是由于激动通过詹姆氏束下传希浦系统,无房室间的传导延搁,故P-R间期缩短。随着心内电生理的广泛开展及深入研究,发现詹姆氏束属于后结间束的一种变异,其存在并不引起P-R间期缩短和室上性心动过速。而心电图可能表现存在短P-R间期、又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不是詹姆氏束引起的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另有人认为,心电图上出现短P-R间期的情况除了见于房室结附加径路病人外,也可见于交感神经张力升高、房室结发育不良、δ波不明显的预激综合征及某些药物的影响,极少数正常人也可表现为短P-R间期[2]。另有人报道妊娠晚期也可出现P-R间期缩短现象。但分娩几个月后P-R间期恢复正常,其产生机理可能与妊娠晚期血容量增加,需氧量增加致组织缺氧,低氧因素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电生理不稳定,使P-R间期缩短[3]。本院从990例女性青年患者中发现短P-R间期发生率2.83%,显著超过了其他年龄段女性的0.21%,而且所有这些患者均无心动过速史,考虑其与该年龄段女性青年房室解剖结构小,传导所需时间短;或者交感神经张力高,使房室结传导时间缩短有关;或者与该年龄组年龄偏小有关,年龄越小,P-R间期越短,这从结果中也可看出存在这种可能(18~28岁,P-R间期缩短者16例,而21~28岁只有12例)。

  本文表明心电图出现短P-R间期,正常QRS波,并非全部传导异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不能轻易地诊断为L-G-L综合征。只要不发作心动过速临床意义不大,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责任编辑:李杏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xnxg/20110319/356358.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