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口腔病

爱惜孩子的第一颗牙

医网摘要:  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法能达到预防龋病的目的,但定期检查还是必要的。“龋病的出现和加重都是渐进的,龋齿初期无症状不易被察觉,等出现疼痛症状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邵林琴主任建议家长每年至少带孩子检查一次口腔卫生,“检查的费用很便宜,而等到要治疗时,不仅费用贵了许多,孩子也要遭罪了。”

  警惕!乳牙龋齿影响发育

  龋齿,俗称虫牙,常发生于小儿,是一种牙齿硬组织脱钙后软化损害的慢性病,从乳牙一萌出就有发生龋齿的可能。济南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治疗中心主任邵林琴告诉记者,龋齿发病率很高,但就诊率却很低,“我们医院一年才有3万多人次的小儿患者来就诊,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孩子的牙齿已经坏到一定程度才来求医的。”

  邵林琴在临床上常常见到全口龋齿的三四岁的孩子,既心疼又无奈,“多数家长预防保健意识差,甚至很多家长觉得乳牙反正要换掉,换了之后就好了,这种观点是万万要不得的。乳牙龋齿不治疗,不仅会损害孩子的牙齿,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发育。乳牙龋齿使孩子咀嚼功能下降,对食物的切割、磨细不充分,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和全身生长发育。”

  乳牙和恒牙的替换一般从7岁左右开始,从门牙至磨牙,一个个脱换,直到12岁左右才换齐。乳牙在儿童的生长发育高峰期,担负了整整10年的咀嚼工作,特别是8颗咀嚼功能大、且脱换最迟的乳磨牙。乳牙龋齿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会发展为牙髓炎、根尖炎,细菌如果发展至乳牙下方的恒牙胚,会导致恒牙釉质发育不全,甚至无法发育。

  预防!刷牙饮食均需注意

  邵林琴主任告诉记者,除少数儿童由遗传因素导致龋齿外,大多数儿童龋齿与饮食习惯有关。“过去的经验是,农村的小儿龋齿发病率要低于城镇,但是今年的调查发现,发病率基本上一样了,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农村小孩和城市小孩的饮食越来越接近了。”

  儿童龋齿与所吃食物偏软和过量摄入糖分有关。“现在的年轻父母流行把食物加工成粉状或是糊状,而恰恰是这些偏软的食品再经过孩子咀嚼吞咽后,残留物容易依附在牙齿表面和缝隙里,如果不及时进行漱口和刷牙,几个小时后牙齿上就会出现霉斑。如果这时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糖和霉斑中的细菌在作用后形成酸性物质,会进一步腐蚀破坏牙齿表面。”邵主任告诫家长,减少食物中糖含量及减少餐间吃零食的次数是预防龋病的重要措施。

  与饮食相比,口腔清洁越来越得到家长的重视,这是本次调查最让人欣慰的一点。“当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家长就应为孩子刷牙。家长可用消毒的纱布或棉花蘸温水摩擦和拭洗萌出来的牙面,早晚各一次。吃奶或吃其他食物后也要清洁,尤其是在睡前拭洗更重要。也可用一种专为幼儿用的牙刷,即用硅橡胶制成一个指套,在指套顶端的一旁装有柔软的刺状刷毛。”邵主任表示,三岁以内小儿刷牙不建议用牙膏,三岁以后可以用儿童专用牙膏。

  治疗!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法能达到预防龋病的目的,但定期检查还是必要的。“龋病的出现和加重都是渐进的,龋齿初期无症状不易被察觉,等出现疼痛症状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邵林琴主任建议家长每年至少带孩子检查一次口腔卫生,“检查的费用很便宜,而等到要治疗时,不仅费用贵了许多,孩子也要遭罪了。”

  龋齿产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从开始到能看出有洞大概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如果没有把龋齿扼杀在“摇篮”中,一旦形成牙洞,就要进行充填治疗。“充填是治疗龋齿的主要方法,在龋病早期,只要将龋坏组织去除净,做成一定的洞形,清洗、消毒以后,用充填材料填充,并恢复牙齿缺损的外形,龋齿即可不继续发展。”邵林琴说。

  一旦龋齿到了“中龋”的程度,在去净龋坏组织以后,当洞底已接近牙髓,就需要在洞底加一层护髓剂再填充。到了“深龋”阶段,在去净龋坏组织以后牙髓暴露时,则需要先采取牙髓治疗,然后才能填充。“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浅龋充填效果最好,这就要求龋齿早治疗。”邵主任告诉记者,作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她的一项工作就是普及口腔卫生知识,“只要预防得当,龋齿发病率是可以大大降低的。”


责任编辑:Adolph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kq/20110718/378396.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_医网_医疗门户网站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2.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进入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医网为您准备精彩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就医指南 疾病大全同时上线!
是谁拉响了你的“白带警报”
参与用户调查 医网大礼抱回家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