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增四成
医网摘要: 据宋医生介绍,疱疹性咽峡炎并不是罕见疾病,一般用药一周后就可痊愈,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家长必须注意的是,这种病起病急,孩子得病后体温迅速升高,容易导致高热抽搐。如果孩子抽搐,在迅速送往医院的同时,家长可以掐住患儿的人中穴,不断呼喊患儿名字,同时要防止孩子在抽搐时咬伤舌头。
“还好现在高烧退了,总算放心了。”前日,家住福州琴湖社区的林女士说,她儿子黑黑现在两周三,这几天嘴里长疱疹,吃不下饭,整个人烦躁不安。
“成年人牙龈有点肿都觉得很难受,更别说孩子,整个牙龈都肿起来,还长着疱疹。”更严重的是,黑黑还发着高烧,最高时到了39℃。这些让林女士很闹心。“刚开始时,主要是发高烧,牙龈肿了一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医生开了点消炎药,没有好转。后来我就去了大医院,医生诊断是疱疹性咽峡炎。”
前日,记者从福州市几家医院了解到,由于最近天气变化无常,福州各大医院诊治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儿童明显增多,尤以疱疹性咽峡炎为主。仅福州市儿童医院和福州总院,最近三天就接诊了几十名这样的患儿,比平时增加四成。
医生提醒,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很容易被当成感冒而延误病情,所以当孩子出现感冒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确诊。
什么原因?
福州市儿童医院门诊部宋捷医师介绍说,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1—7岁小儿,主要是以三岁的儿童为主。
造成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有许多原因:
一方面,室内空气不流通,使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儿童呼吸道引起;
另一方面,由于最近天气变化无常,容易出现病毒性感冒,并发性细菌感染等,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什么症状?
宋医生说,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咽痛,患儿可伴恶心、呕吐与咳嗽等症状。患儿一般为起病急、突然高热,早期可伴有流鼻涕,大一点的孩子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小一些的宝宝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尿色黄,大便干燥成球等。
检查时,可见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一般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伴有牙龈一碰就出血,口腔内有臭味,还会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怎么治疗?
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主要以中药为主。可选择一些清热、解毒、利咽的药物如板蓝根冲剂,汤药常用银花、连翘、蒲公英、薄荷、生石膏、竹叶、生地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西医一般多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病轻者可口服新博林等抗病毒药物及退热药。
如何预防?
据宋医生介绍,疱疹性咽峡炎并不是罕见疾病,一般用药一周后就可痊愈,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家长必须注意的是,这种病起病急,孩子得病后体温迅速升高,容易导致高热抽搐。如果孩子抽搐,在迅速送往医院的同时,家长可以掐住患儿的人中穴,不断呼喊患儿名字,同时要防止孩子在抽搐时咬伤舌头。
误区
误当成感冒
“根据这几天门诊情况来看,部分家长一开始都以为孩子患感冒,在吃了感冒、退烧药几天后,发现没有效果,才匆忙把小孩送到医院来。”
宋医生说,这是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当成感冒治而延误病情。
宋医生还提醒,当孩子患疱疹性咽峡炎时,应多饮水有利于降温。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另外,为防止继发感染,在治疗期间要避免淋雨、过度疲劳,一定要让孩子保持口腔清洁。
责任编辑:Adolph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hx/20110127/344979.html
今日推荐
大家都在看
咽病专区
热点专题
耳病专区
- []耳鸣是怎么回事 ?
-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老人经常耳鸣不是好现象
- []严重耳鸣是怎么回事
- []长时间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右耳耳鸣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