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心脑血管病

比索洛尔治疗受体亢进症

医网摘要:目前药物仍然是治疗房颤广泛采用的方法。控制心室率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是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AFFIRM研究]人选65岁以上,最少有1项脑卒中或死亡危险因素的房颤病人4060例,病人随机分为心率控制组和转复为窦性心律组,同时应用抗凝药物,随访3年半,初级终点是总病死率。

  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房颤比较

  导读:目的观察、比较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1—2006年心内科门诊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17例[男85例,女32例,年龄(65±15)岁],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A组)、胺碘酮组(B组)两组。分别应用比索洛尔(5~10mg/d,=61)和胺碘酮(200~400mg/d,一56),治疗4周,疗效达到即可。未达到疗效者剂量加倍,再治疗4周即结束。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转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VS21.4%,P>O.05)。A组心室率控制率明显大于B组(62.3VS35.7,P(0.01)。A组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B组(19.7VS42.9,P(0.01)。A组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96.7vs35.7,P(0.01)。非心脏不良反应B组明显多于A组。结论比索洛尔优于胺碘酮,可作为治疗房颤的一线药物。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慢性持续性心律失常,人群发生率是0.4~1.0,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8O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率高达9%。房颤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是0.5~12.0,不同亚组差异很大,年平均发生率是5J。心房颤动患者美国超过200万,中国超过800万]。房颤还会增加其他一些并发症,加速病情进展及增加病死率。房颤的危害确实很大,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继续增大。起搏治疗、导管消融术和外科手术解决了小部分房颤的治疗问题,仍处于研究发展阶段,故药物治疗仍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方法。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房颤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2001—2006年我院心内科门诊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17例[男85例,女32例,年龄(65±15)岁],临床检查排除瓣膜损害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1.2方法

  病例117例随机分为比索洛尔(博苏,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组(A组,5~10mg/d治疗,7l一61),胺碘酮组(B组,200~400mg/d治疗,7l一56)。药物剂量以低剂量(比索洛尔为5mg,胺碘酮为200mg)开始治疗4周,疗效达到即可。未达到疗效者剂量加倍,再治疗4周即结束。疗效的判定以心电图检查转复为窦性节律或者控制心室率(房颤指南中心室率满意控制标准:静息时6O~8O次/min,中度活动后9O~115次/min)为准。依据I临床情况应用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CCB)、降糖药等。同时抗凝血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所有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以Pd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结果

  2.1入选患者一般临床特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和所患病种,房颤类型,同时应用药物如地高辛、ACEI、ARB、利尿剂、CCB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疗效比较

  房颤患者经过治疗2~4周后,A组61例中11例转复为窦性心律,占18.0。B组56例中12例转复为窦性心律,占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38例(占62.3)心室率得到控制,明显大于B组2O例(占35.79/5)。A组12例(占19.7)治疗无效,明显低于B组24例(占42.9)。

  A组症状改善率96.7明显高于B组35.7(表2)。

  2.3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在心动过缓、低血压、雷诺现象、哮喘、抑郁、弥漫性肺泡炎方面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方面,主要为非心脏不良反应(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突眼症等)B组明显多于A组(表3)。表3两组治疗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比较注:A:比索洛尔;B:胺碘酮。与A组比较,a:P<0.o1。

  3讨论

  目前药物仍然是治疗房颤广泛采用的方法。控制心室率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是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AFFIRM研究]人选65岁以上,最少有1项脑卒中或死亡危险因素的房颤病人4060例,病人随机分为心率控制组和转复为窦性心律组,同时应用抗凝药物,随访3年半,初级终点是总病死率。结果两组间总病死率和脑卒中率均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在老年人、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有冠心病的人群中,转复为窦性心律组病死率比心率控制组高,住院次数亦明显增加_5]。RACE研究与AFFIRM研究结果一致]。心率控制组和转复为窦性心律组的初级终点差别无显著性。高血压和女性病人心率控制比转复为窦性心律有益。这些研究提示房颤治疗的策略应选择控制心率和长期抗凝。目前,胺碘酮依然是治疗房颤的一线药物]。本研究观察了肾上腺素能B受体阻断剂比索洛尔和延长动作电位时间的Ⅳ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转律和控制心室率的情况。在相同的基础治疗条件下,比索洛尔治疗心室率控制率明显高于胺碘酮,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胺碘酮,比索洛尔治疗症状改善明显,说明比索洛尔治疗可以减慢心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效果强于胺碘酮。

  房颤能否转复为窦性心律并予以维持,除病因能否纠正外,尚有房颤病程长短、心房内径大小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基础治疗条件下,比索洛尔转复为窦性心律成功率与胺碘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胺碘酮非心脏不良反应,如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突眼症等,明显多于比索洛尔。胺碘酮长期维持治疗的依从性可能较低。

  总之,除两组转复为窦性心律成功率无差异外,比索洛尔治疗组心室率控制率、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B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A组。胺碘酮在房颤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已经明确,这说明,像胺碘酮一样,比索洛尔可以作为房颤治疗的一线药物[7]。由于本研究例数较少,房颤药物治疗疗效的研究有待大规模、多中心循证医学研究验证。
 


责任编辑:李杏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xnxg/20110322/357098.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