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大致包括趋化、调理、吞噬和杀菌几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中性粒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定向移动走向细菌周围,经过调理素作用的细菌易黏附在中性粒细胞上,使中性粒细胞膜内陷,通过胞饮作用将细菌吞入形成吞噬小包,与细胞内的溶酶体融合成噬溶酶体,将细菌杀伤。但如果机体的趋化因子减少或吞噬细胞本身对正常趋化因子无反应时,即可导致吞噬细胞吞噬减弱,使机体容易感染。
-
相关疾病:懒惰白细胞综合征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小儿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 小儿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Ⅱ型 小儿细菌性痢疾 非淋球菌性细菌性关节炎 细菌性阴道病 外阴炎 非特异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痢疾 膜性口炎 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肝脓肿 细菌性角膜溃疡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
相关症状:
-
相关检查:
您是否做过这个检查?
您认为这个检查有用吗?
新生儿移动指数为2.0~2.5左右;成人为3.0~3.5左右。实验条件不同,差别很大,故正常对照很重要。
人体内有许多天然趋化因子,当人体内趋化因子减少或吞噬细胞本身对正常趋化因子缺乏反应时,可导致吞噬细胞趋化运动减弱,使机体容易感染。中性粒细胞趋化性试验常可作为临床上某些疾病患者中性粒细胞运动功能的检测指标。中性粒细胞趋化性降低,主要提示血中缺乏补体C3,常见于反复感染、齿龈炎、中耳炎及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缺陷还见于che-diak-Higashi综合征、迟钝性白细胞综合征、肌动蛋白功能不全症、膜糖蛋白缺陷症、高IgE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