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体局部感染向全身播散和出现全身感染时,血液和骨髓中可出现细菌,即菌血症、毒血症或败血症。临床上患者有发热、感染血象和症状时,可以进行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用于检测菌血症、真菌血症患者血液中微生物、大多数菌血症是间歇性的,需要多次培养证实。
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常用传统肉汤增菌法、自动血培养仪检测法。
-
相关疾病:组织胞浆菌病 菌血症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利斯特菌病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骨淋巴管瘤 原发性骨淋巴瘤 骨血管肉瘤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骨嗜酸性肉芽肿 绿脓假单胞菌属感染 海鱼分枝杆菌感染 着色杆菌病 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 龟分枝杆菌感染 溃疡分枝杆菌感染 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感染 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瘰疬分枝杆菌感染 楚尔盖分枝杆菌感染 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 小螺菌感染 毛孢子菌病 着色芽生菌病 急性蜂窝织炎 脓毒症和菌血症 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 疟疾肾病 溶血性链球菌性坏疽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 老年休克 老年人败血症 新生儿脓疱疮 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 新生儿发热 新生儿肝脾肿大 新生儿反应低下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小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小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小儿巨大膀胱-巨大输尿管综合征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阿根廷出血热 副伤寒 A链球菌群感染 B链球菌群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布氏菌病 鼻疽 阴沟肠杆菌感染 伤寒与副伤寒 新生儿败血症 伤寒 神经型食物中毒 烧伤败血症 化脓性骨髓炎 胃肠型食物中毒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 流行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
-
相关症状:产后发热 术后疼痛 术后发热 贫血 氰化物烧伤及合并中毒 骨裂 呼吸衰竭 肾性骨质软化 消瘦 溃疡 发热 骨质破坏 败血症 低热 体温调节紊乱 化脓性腮腺炎 畏寒 寒战 内毒素血症 毛囊角栓 泪腺汗腺及涎腺等先分泌增多而后减少 皮下深部筋膜进行性坏死性感染 隐球菌囊膜多糖堆积 溃疡外观呈火山口样 溃疡外观呈菜花样 溃疡外观呈虫蚀样 脓苔 溃疡分泌物恶臭 毒性表现 进行性肉芽性溃疡坏死 骨髓损害 骨膜反应 尿道分泌粘液或脓性分泌物 蜂窝组织炎 脐残端有少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 软骨内骨化 弥漫性出血 败血症的征象 白喉假膜形成 淋巴液流出 带血性分泌物 真菌感染 细菌感染 细菌的混合感染 骨皮质变薄 皮肤表面常出现大小不一散在性血泡 阑尾穿孔 感染性赘生物 骨髓的发育异常 脓毒性血栓 急性病容 皮肤疖痈 发炎 发热伴出血 水泡性烧伤 脓毒性血症或多发性迁徙性脓肿 脓液为巧克力色或查到阿米巴原虫 持续高烧 反复发烧 红斑性烧伤 化脓结痂 高热寒战 产褥感染 血道播散 “咳嗽水”上瘾 微炎症状态 骨痒 间歇性寒颤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间歇热 髋、膝、肘部呈屈曲畸形 腓肠肌压痛 手术创伤 骨无菌性坏死 出现毒性颗粒 出血利坏死 颌下腺肿大 脓肿
-
相关检查:伤寒胶乳凝集试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 耳、鼻、咽拭子细菌培养 微丝蚴(Mf) 厌氧菌检测 孢子丝菌凝集试验 包虫病补体结合试验 军团菌血清学试验 淋病细菌学检测 抗军团菌抗体试验 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细菌对抗生素敏感试验 脾脏超声检查
正常人血液及骨髓中无菌生长。
1.血液中可能感染的细菌:血液及骨髓应是无细菌的,一旦检出细菌应视为菌血症,并应进行药敏试验。血液及骨髓中常见细菌主要有以下各类。(1)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近年来尤以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如MRSA)多见,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亚急性心内膜炎常可检出α-溶血性链球菌(如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心包炎可由致病葡萄球菌、乙型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厌氧球菌引起。(2)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的有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非发酵菌;伤寒、副伤寒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厌养培养可检出拟杆菌、梭杆菌等。2.对于检出较少见的细菌,或与临床表现相差太大,不能确认为感染时,如属下列情况,应视为阳性。(1)再次送检,严格无菌操作,如仍有相同细菌生长,应视为阳性。(2)感染症状出现2~3周后,血中相应抗体滴度明显升高时,有重要意义,培养结果应视为阳性。(3)必要时同时从不同部位两处采血,或静脉血与动脉血,检出同样细菌时,应视为阳性。(4)血培养与痰、尿、脓液、胸、腹水的培养检出相同的病原菌。(5)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临床上有菌血症的表现,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有效时。3.有典型感染症而反复培养阴性时可能的原因及处理:(1)时机掌握不恰当,送检时血中有高浓度的抗生素。应避开高药浓度时间采血,或使用有抗生素吸附(中和)剂的培养基。(2)可能为L型菌、厌氧菌、病毒感染等。应采用特殊培养法或补充其他检查手段。(3)若疑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不应放弃寻找感染灶及病原,可连续数日送检血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