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核抗体的靶抗原中,Sm抗原、RNP、SS-A、SS-B、Scl-70等10余种核抗原可用等渗盐水自核中提取,故过去将它们统称为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Sm抗原-抗体系统是1966年陈永铭在一SLE患者身上发现的第一个非组蛋白核蛋白抗原系统。Sm系统中的主要蛋白质抗原为B、B'、D、E蛋白,分子量11~29kD,此外还有A、A'、B"、C、F、G以及68kD、150kD等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与含鸟苷十分丰富的小核RNAs(snRNAs)即UsnRNAs形成复合物。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发现至少有13种UsnRNAs,即,U1~U13 snRNAs。Sm抗原由U1、U2、U5、U4/U6与上述蛋白质构成小核核糖核蛋白(U1、U2、U5、U4/U6 snRNP),它在异质性核RNA(hn RNA)向成熟信使RNA(mRNA)的转化中起重要作用。DNA转录的hnRN由编码片段外显子(exons)和间断插入的非编码片段内含子(introns)组成,hnRNA向mRNA转化时,U1、U2、U5、U4/U6 RNP分子的RNA部分在切掉非编码的序列(内含子)、重新连接编码的RNA序列(外显子)中起重要作用。经过此种剪接,产生成熟的mRNA,进入细胞质,在核糖体上翻译成蛋白。已证实抗Sm抗体可进入活的淋巴细胞,可能在与靶抗原结合后干扰其功能,使细胞增殖受抑制,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2等)减少,并诱导细胞凋亡。
-
相关疾病:
-
相关症状:
-
相关检查:
正常人抗Sm抗体均为阴性。
目前认为,抗Sm抗体和抗dsDNA一样,对SLE有高度特异性,且不论是否活动期,抗Sm均可阳性,故可作为SLE的标志性抗体。但SLE患者中抗Sm阳性者仅占30%左右(20%~30%),故抗Sm阴性时不能排除SLE诊断。抗Sm抗体与临床症状和疾病转归之间的关系迄今尚无一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