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肿瘤

大肠癌需知的二十个常识

医网摘要: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鉴于近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而治愈率并未明显改善的现状,我们认为开展有关大肠癌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非常必要。现把相关的宣教知识列在这里,希望大家掌握这个疾病的预防知识,与医生共同作好大肠癌的防治工作,为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1.患大肠癌的病人为什麽愈来愈多?这是什麽原因?

  这里有两组资料:一个是5个省市20年大肠发病率的比较,一个是近几十年普查数字的比较(加两张幻灯片)。从这两个数字可以说明,我国大肠癌患病人数确实有明显增加趋势。根据各个国家专家的研究结果,大多数人认为长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习惯有利于大肠的发生。当然,也不是说长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习惯都会发生大肠癌。其它相关因素,如多年患溃疡性结不愈;家族中多人患大肠癌或息肉病;胆囊切除10-20年以上;下腹部放射治疗以后;慢性血吸虫感染等也都与大肠癌发病有关。

  2.有人说“吃的越好,越容易得大肠癌”。这个说法对吗?

  世界各地区及不同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可以相差10倍以上。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如北美、西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肠癌发病率均超过25-35/10万,近20年,本来是高发的日本,随着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国大肠癌发病率的增加已超过了,据统计,从1969年到1981年,日本男性大肠癌死亡率增加了44%,女性增加了40%。相反印度的发病率仅为1-3/10万,某些非洲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甚至低于1/10万。我国近3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大肠癌的患病率已从六十年代的<10/10万,上升至八十年代的20/10万以上,上海地区大肠癌死亡率从1972年到1989年增加了75%,据专家估计,2000年以后,大肠癌发病数将比八十年代高出1。45倍。根据我们对我国北方地区十几个城镇的普查资料,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农村。在城市中,体力活动少的人群发病率又高于体力活动多的人群。从各个国家对大肠癌病因学研究结果看,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运动减少、环境污染和不良嗜好均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而上述社会情况的出现又与经济发展有一定联系,据此,有人认为吃的越好,越容易得大肠癌。事实上大肠癌与其他癌一样,他们的发生都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饮食本身而言,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结构可能在促发大肠癌方面起一定作用。

  3.既然高脂肪、高蛋白和少纤维(粗粮、蔬菜和水果是高纤维食物)的饮食结构容易使人得大肠癌,那么什么样的食谱是“健康食谱”昵?

  最近美国农业部推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食物结构图,他们认为这样的食物结构有利于大肠癌的预防。塔底由各种谷物、面食、米饭组成,塔的中部是蔬菜和水果,塔上部是肉类、家禽、水产品、蛋类、豆类和奶制品,塔尖是高脂食物。其实,这种食物结构正是亚洲,特别是我国的日常食谱。从预防大肠癌这个角度出发,保持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就是“健康食谱“。

  欧洲癌预防组织和国际营养科学联盟也提出了如下建议:

  1.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2.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3.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

  4.保持适当的体重。

  5.每天的食盐摄入低于5克。

  6.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少饮含酒精饮料。

  4.的人会不会容易得大肠癌?

  是指便次太少或排便困难、便干等表现而言。一般来说,2-3天排便一次,如排出通畅也不能称为。我们的粪便中含有一种致癌物,医学上称为“二级胆酸”的,它来源于肝脏分泌的胆汁。当我们进食,特别是吃油多的食物时,胆囊便收缩,排出储存的胆汁,帮助消化。肠腔中的细菌把这些进入肠腔的胆汁分解为“二级胆酸”,并驻留于粪便中,者肠腔中的“二级胆酸”长期与肠粘膜接触,便增加了其不断刺激粘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讲,会有利于大肠癌的发生。当然,粪便中除了“二级胆酸”以外,还有许多被消化以后的食物残渣和细菌。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被细菌酵解的有毒产物,由于而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对肠粘膜的刺激和部分水溶性物质的吸收均对人体有不利的影响。虽然不能说可以诱发大肠癌,但可以说在大肠癌的发生上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防止的发生,在大肠癌的预防上也有一定意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莎莎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zl/20120221/526148.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_医网_医疗门户网站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2.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进入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医网为您准备精彩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就医指南 疾病大全同时上线!
是谁拉响了你的“白带警报”
参与用户调查 医网大礼抱回家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