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血液疾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机理分析

医网摘要:纤溶系统激活  细菌感染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放TF而促进凝血。补体与凝血、纤溶及激肽系统的激活也有密切关系。

  一、组织损伤  严重感染及创伤、大型手术、肿瘤治疗过程中肿瘤溶解,因组织破坏或分解 及血管损伤及组织因子(TF)类物质释放入血,使外源凝血途径激活,其中TF释放是促了DIC最主要因素。蛇毒等类毒素亦可激活外源凝血途径或直接渡海FX及凝血酶。

  二、血管内皮损伤  细菌、病毒、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持续性缺氧、酸中毒、颗粒或胶体物质进入体内都可以损伤内皮,尤其是微血管内皮。损伤的血管内皮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诱使DIC发生,①表达、释放大量 TF 并激活凝血系统;②暴露的内皮下胶原等组织可以直接激活因子Ⅻ或因子Ⅺ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③触发血小板活化,血小板发生粘附、聚集和释放并形成微血栓。另外,各种炎症性细胞释放 TNF、IL-1、IL-6、IFN、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 、补体成分C3a、C5a 和氧自由基等体液因子又加剧血管内皮损伤并刺激TF表达,进一步促进和加速凝血过程。

  三、溶血、血小板损伤  溶血时会有粒细胞大量破坏并释放出大量活性较高的促凝物质如TF、溶酶体酶、胰蛋白酶等,胰蛋白酶能降解和灭活FⅤ、FⅧ、 AT-Ⅲ、 TFPI 和 PAI 等,导致凝血-抗凝血平衡紊乱。异型输血、恶性疟疾、输入大量库存血可造成红细胞大量被破坏并大量释放ADP使血小板活化。炎症、药物、缺氧等因素可致血小板损伤,血小板膜内侧酸性磷脂暴露,激活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促使血小板聚集并发生结构变化,其表面磷脂酰丝氨酸或肌醇磷脂等带负电荷使凝血因子在血小板磷脂表面被浓缩、局限,促使凝血酶原激活,形成纤维蛋白网并使血细胞形成血凝块,血小板作用下血凝块回缩形成血栓。

  四、纤溶系统激活  细菌感染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放TF而促进凝血。补体与凝血、纤溶及激肽系统的激活也有密切关系。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内毒素致单核细胞膜产生组织因子活性。革兰氏阳性菌胞壁中的Peptidogyciw(一种诱发DIC的肽醣)与techoic酸的含量与DIC发生也有关。肿瘤细胞分泌的粘蛋白、TF、蛋白分解酶等可促进凝血并诱发DIC。毒蛇咬伤引起DIC除与蛇毒可使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组织损伤后TF释放均是DIC发生因素。

  此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可清除血液中一定量的促凝物质;严重肝功能障碍肝脏合成蛋白C(PC)、抗凝血酶Ⅲ(AT-Ⅲ)等抗凝物质减少,灭活FⅨa、FⅪa、FⅩa功能降低;其它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白血病、妊娠中毒等造成的血液高凝状态;酸中毒、休克导致严重微循环障碍也是DIC的促发因素。

  凝血功能异常和微血栓形成是DIC发生的关键。发病过程经过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期三个阶段。发病初的高凝期为DIC早期改变,相关致病因素使凝血因子活化并发生凝血、微小血栓形成。凝血过程发生后因凝血因子消耗,患者进入消耗性低凝期。微小血栓形成形成后可致纤溶原酶活化并出现纤维蛋白溶解,患者发生继发性纤溶。但DIC发病过程中,凝血与纤溶并存,最终结果是微血栓形成,并由此导致微循环衰竭,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责任编辑:Adolph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xy/20110527/370024.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_医网_医疗门户网站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2.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进入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医网为您准备精彩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就医指南 疾病大全同时上线!
是谁拉响了你的“白带警报”
参与用户调查 医网大礼抱回家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