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消化道疾病

胰腺癌正成为新的“癌中之王”

医网摘要:胰腺癌是一种极为凶险、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以前仅占恶性肿瘤的1%,而近年来已成为发病率升高最为明显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方法,所以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难以得到早期治疗。当胰腺癌确诊时,多已有广泛转移,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

  胰腺位于我们身体上腹部深处,是一个非常小而又不显眼的器官。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胰腺癌是一种极为凶险、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以前仅占恶性肿瘤的1%,而近年来已成为发病率升高最为明显的恶性肿瘤。

  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方法,所以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难以得到早期治疗。当胰腺癌确诊时,多已有广泛转移,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

  一、早期胰腺癌的“蛛丝马迹”

  尽管胰腺癌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但是只要提高警惕,还是能够早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

  一般认为40岁以上的患者近期出现下列临床表现者,应考虑胰腺癌的可能:

  1.黄疸:发生在胰头部的癌肿,很早就出现黄疸。

  黄疸会一天天很快加深,患者粪便呈陶土色,皮肤瘙痒。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而氨基转移酶却只有轻度升高。

  所以,如果黄疸很深而氨基转移酶低于400单位,应该高度怀疑是阻塞性黄疸,不要轻易当作是肝炎。

  2.腹痛:癌肿如果发生在胰体、胰尾部,很早就出现腹部钝痛或隐痛,患者常常说不准具体部位。

  此外,胰腺癌的腹痛与饮食无关,而与体位有一定的关系。仰卧与脊柱伸展时疼痛加剧,夜间常使患者辗转难眠,采取蹲下、前倾坐位、蜷膝卧位,可使腹痛减轻。

  3.消瘦:胰腺癌虽隐秘,但其引起的消耗却遮掩不了。

  约有80%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体重减轻,在数月内体重可减轻30千克,渐呈恶病质状态。

  快速消瘦除了癌肿的消耗外,还有以下原因:进食少,胰液分泌不足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了继发性糖尿病。

  此外,近期出现的脂肪泻或糖尿病突然加重、胆囊肿大、腹部肿块、发热、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也应考虑胰腺癌的可能。

  二、胰腺癌青睐哪些人

  目前的研究表明,胰腺癌存在着高危人群,对他们进行筛查和监测,能够尽早发现胰腺癌,使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胰腺癌青睐以下这几种人:

  (1)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症状的患者;

  (2)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3)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4)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认为慢性胰腺炎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5)良性病变进行过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胰腺癌发病率升高1.5~5倍;

  (6)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7)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合并有胰腺癌者高于正常人群。

  下一页:胰腺癌的治疗与预防>>
$SplitPage$

  三、胰腺癌的治疗

  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因多数不能早期发现而切除率低。

  化疗是综合治疗中重要的一环,常用药物有5-FU、丝裂霉素、表阿霉素、环磷酰胺、卡铂等。

  单纯放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别是腹痛和背痛,但是对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作用有限。

  中医药在缓解、控制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的作用也是肯定的。

  目前,靶向治疗(如索拉菲尼等)和传统化疗相结合,给胰腺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展现了美好的治疗前景。

  四、胰腺癌的预防

  预防胰腺癌必须从生活、饮食习惯着手。

  首先,忌长期大量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品,应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日常饮食需注意保持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的摄入量。

  实验证明,在饮食结构中有高纤维、水果和新鲜蔬菜的人群,患胰腺癌的可能性较少。

  其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抗自由基和抗氧化,对防癌有利。

  其次,要戒烟,不酗酒。

  吸烟可能会增加胰腺癌的患病率,因为尼古丁可以影响胰腺分泌,进而导致胰管上皮的病变,吸入烟雾后,可活跃新陈代谢致使胰腺癌变。

  最后,积极防治与胰腺癌相关的疾病。

  研究发现,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关系较密切,慢性胰腺炎能激发胰腺组织增生,慢性胰腺炎患者较一般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可高出100倍。

  患胆囊疾病,如胆汁逆流到胰腺,其中含较多的致癌物质,与形成胰腺癌有关;切除胆囊的患者,亦可有类似情况。

  糖尿病是长期胰腺功能紊乱的一个标志,对胰腺细胞会产生慢性刺激,如不保护好胰腺,最后可能导致其癌变。


责任编辑:xuanyuan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xhd/20090706/91275.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_医网_医疗门户网站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2.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进入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医网为您准备精彩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就医指南 疾病大全同时上线!
是谁拉响了你的“白带警报”
参与用户调查 医网大礼抱回家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