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在缓冲液中带负电荷或正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或阴极运动,称为电泳。由于其等电点不同,分子大小、形状和荷质比的不同,使不同蛋白质分子具有不同的电泳迁移率,在一定的支持介质中可借以分离各种蛋白质。常用的电泳技术有: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电泳等。
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法:白蛋白0.61~0.71(61%~71%)、α1球蛋白0.03~0.04(3%~4%),α2球蛋白0.06~0.10(6%~10%),β球蛋白0.07~0.11(7%~11%),γ球蛋白0.09~0.18(9%~18%)。
(1)白蛋白减少: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2)α1球蛋白(糖蛋白)增高:见于原发性肝癌。在重型肝炎、肝硬化、肝昏迷时则减少,与白蛋白呈正相关。肝病时测定α1球蛋白对判断肝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参考价值。一般情况下,α1球蛋白增加示病情较轻,α1球蛋白减少则提示病情较重,在严重肝功能衰竭时,其血清含量可显著降低。(3)α2球蛋白:病毒性肝炎初期无明显变化,一周后逐渐增加,亚急性肝炎和急性肝坏死、失代偿期肝硬化则减少。(4)β球蛋白增高:见于脂肪肝、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梗阻性黄疸、恶性肿瘤。在胆汁淤积性肝病时其含量升高,与α2球蛋白升高相平行。降低于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尤以失代偿期肝硬化和坏死肝硬化下降最为显著。(5)γ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胆疾患。典型肝硬化尚可见β和γ带相融合,形成β-γ桥。肝病患者γ球蛋白的变化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随病情好转,其含量可逐渐降至正常,如一直在高水平持续不降,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并有向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发展的趋势。此外,感染、血吸虫病、多发性骨髓瘤、结缔组织病等也可升高。降低见于丙种球蛋白缺乏症、部分化疗患者等。另外,多发性骨髓瘤在β球蛋白区带与γ球蛋白区带之间常出现M球蛋白带;双白蛋白血症可见双条白蛋白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