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中医科

长寿秘诀在生活不在医生

医网摘要:我过在2005年的时候,平均寿命达到了73岁,但是东西部省份人均预期寿命相差多达15岁。目前,各种慢性病也渐渐高发。同时,食品药品安全、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的加剧。这两方面对国民健康都构成威胁。

  我过在2005年的时候,平均寿命达到了73岁,但是东西部省份人均预期寿命相差多达15岁。目前,各种慢性病也渐渐高发。同时,食品药品安全、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的加剧。这两方面对国民健康都构成威胁。

  一个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常与该国经济水平挂钩,因为经济决定了人们的生活、医疗水平,进而对寿命有决定性作用。然而,我国90年代后经济加速发展,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但平均寿命却只有5岁左右的提高。《纽约时报》2010年底甚至将我国“封”为。世界上人均寿命增幅最小的国家。究其原因,应是医疗保障、环境、工作压力和饮食产品问题过多导致。经济增长解决了许多社会问题,但无法保证给每个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健康状况。

  环境污染 我们住在“垃圾场”

  中国目前被嘲讽是“世界的垃圾场”,化学农业和粗放型工业污染了水、空气和土地。农业废水和倾入河流的城市废水、工业废水,一起导致我国60%地表用水已经不适宜人类“接触”。

  食不安 我们吃遍化学元素表

  从三聚氰胺奶粉到苏丹红鸭蛋,从皮鞋胶囊到甲醛白菜,中国人经历一波又一波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普及化学知识,以至于有人戏称“不把化学元素表吃个遍,都不敢说自己是个中国人”。

  看病难看病贵 我们治不起病

  在和平年代没有饥荒和战乱,对寿命影响最大的要数疾病。然而,在我国现在的医疗体制下,看病难、看病贵困扰着一大批人。医改一直在进行,但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生病人互不信任。

  长寿其实不一定靠医生

  人的寿命长短,剔除基因等不可改变因素之外,除了跟医疗保障健全程度、环境健康水平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生活习惯是否健康”。研究表明,由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引发的疾病约占60%。即使再高超医术,也只能减少10%的早死,而健康生活行为方式,不用花多少钱,甚至花得更少反而能减少70%的过早死亡。全球如今已有共同的认识,即通过调整生活行为方式,可预防80%的冠心病、90%的2型糖尿病、55%的高血压病以及三分之一的癌症肿瘤。

  饮食不当引发慢性病成“岁月神偷” 均衡饮食可令人均寿命提高13岁

  卫生部公布的数字表明我国已有2.6亿慢性病患者,目前,我国八成的死亡者死于慢性病,在过早死亡和寿命损失中,慢性病占多数,其中在过早死亡的494万人中占75%;早死导致的减寿人年数(即所有早死者与人均寿命差距总和)1亿中,慢性病占49%,为4900万人年。

  根据测算,如果扣除慢性病原因,可增加人均期望寿命13.2岁。而“病从口入”,营养学专家认为,目前引发我国居民死亡的前三位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中,前两者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明显关系,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大多是吃出来的。

  清淡饮食多吃蔬果 但不可“人吃亦吃”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中国人好美食,目前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动物性食物增加,植物性食物下降,脂肪摄入量增加,碳水化合物下降,与此相伴而来的则是相关的慢性病随之增加。

  饮食原则很复杂,但另一方面其根本原则很简单。应以清淡,保持合理体重、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增加粗纤维和水果蔬菜的摄入,蔬果对身体的好处很明显。此外,你可以什么都吃,这有助于营养均衡,但都不能吃太多;而且,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膳食,别人适合的食谱,对你未必适用。

  吃好不运动 也是致命的“流行病”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18日发表两份报告,判断全球三分之一的成年人运动量不足,“坐沙发、看电视”类型的生活方式每年致死大约500万人。研究人员把运动量不足称为“流行病”,与吸烟和肥胖相当,是致命风险因素。

  运动量不足现象如果能减少10%,依保守估算,可以每年挽救50万人的生命。人们越来越少走路、跑步和骑自行车,越来越多坐在汽车内和电视、电脑前。运动其实很简单,而且什么时候都不算迟,台湾的一项研究显示,只需坚持每天15分钟中等强度锻炼(如爬楼梯、打排球、骑车、跳高、郊游等),即可长寿3年。

  从细节做起 长寿随时可争取

  除了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社会和自然因素外,不良的心理、行为因素也是导致人类疾病的重要因素。健康长寿原理总结起来很短:合理搭配饮食,调节心理健康。健康生活,需要学会劳逸结合;饮食有道,需要调整饮食习惯;运动健身,需要进行合理运动;科学用药,需要注意用药事项;疾病防治,需要定时进行检查;情感调适,需要抛开病态心理。而一切都从细节开始。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莎莎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zy/20120823/791855.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_医网_医疗门户网站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2.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进入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医网为您准备精彩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就医指南 疾病大全同时上线!
是谁拉响了你的“白带警报”
参与用户调查 医网大礼抱回家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