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首页|就医指南|疾病大全|女性保健|男性保健|图库|母婴保健|快讯|两性保健|老人|问答|妇科病|男科病|产科病|皮肤病|不孕不育
您当前的位置:医网 > 疾病大全 > 查症状 > 角膜外缘有棕绿色色素环 > 如何检查角膜外缘有棕绿色色素环

角膜外缘有棕绿色色素环

  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为缓慢起病,初期多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肢体震颤摆动肌张力增高不自主运动等以精神障碍首发者约占20%,儿童患者多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表现为情绪异常或学习能力下降。

  1.起病绝大多数患者为缓慢起病;少数为亚急性病程进展较快;后者多见于儿童或少年患者。首发症状以锥体外系症状较常见,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者约占20%左右。儿童患者多以精神症状起病,表现为情绪异常或学习能力下降。

  2.精神症状肝豆状核变性的症状呈多样化,即有情绪异常或个性特点的变化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类似情感性精神症状或精神分裂症样表现,在疾病晚期则以智能减退较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痴呆状态。

  临床上精神症状大多在神经症状出现后1年左右发生但亦可表现较早。情绪障碍主要以强制性哭笑,情绪不稳喜怒无常易激动欣快或情感淡漠兴趣降低等常见(欧阳珊,1990)。也可见抑郁、焦虑症状。人格及行为障碍表现为迟钝、幼稚,戏谑、轻率、任性说谎或偷窃等违纪行为等但冲动行为亦不少见逻辑性思维亦可明显异常而幻觉妄想较为少见。随着病程进展,智能障碍日益明显,后期呈严重的痴呆状态亦有病人可发生幻听及被害妄想或呈现类精神分裂症样表现。到疾病晚期脑实质严重受损此时患者的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可出现性本能亢进表现。

  3.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本病三大主要征象为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和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环)在首发症状中,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极为明显,如肢体震颤手臂大的摆动肌张力增高或强直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等最为常见其他如构音不清流涎和吞咽困难等也不少见。

  多数病例角膜外缘有棕绿色色素环(Kayser-Fleischer环)实验室检查有血清铜氧化酶活力减低角膜色素环的检出率高达90%以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环呈棕色或灰绿色位于角膜边缘在裂隙灯下较易看到。

  肝损害以肝大,脾大最常见晚期出现腹水及肝硬化。

  本病为持续进展性疾病,大多预后不良。从出现症状到死亡约7~15年,多因肝衰竭或并发感染而死亡。

  并发症: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免疫功能部分低下,可继发各系统感染,并多因肝衰竭或并发感染而死亡。部分患者有假性延髓麻痹的症状如吞咽困难、饮水返呛等,特别是卧床的病人更容易患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与褥疮有锥体外系症状的患者,行走困难易跌倒而出现骨折。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有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易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发生出血性休克;少数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易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亦有患者由于脑部损害而合并癫痫发作上述种种并发症往往加重病情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如不及时准确的处理部分患者预后较无并发症的患者差。

  锥体外系症状,角膜色素环和血清铜氧化酶吸光度降低三项是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此外,肝病史或肝脏病征,尿铜增高(>50μg)也有诊断意义;而脑CT和MRI检查可供辅助诊断参考。

  诊断依据

  1.器质性损害的证据

  (1)脑病变、肝脏病变。

  (2)发病年龄和明确的遗传史。

  (3)肌张力增加震颤,角膜K-F环等。

  2.精神症状

  (1)智能损害呈进行性加重。

  (2)情绪障碍和人格改变。

  3.实验室检查

  (1)血清铜蓝蛋白和血铜降低尿铜肝铜升高血清铜氢化酶降低。

  (2)肝功能损害SGPT、ZnTTT等升高。

  (3)脑CT、MRI检查,可见基底节区低密度改变。

  锥体外系症状、角膜色素环和血清铜氧化酶吸光度降低3项是本病的诊断关键依据。

  实验室检查:

  1.血清铜蓝蛋白和血清铜降低尿铜和肝铜含量增高。血清铜氧化酶吸光度检查有90%的病人低于正常值为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生化异常。血清铜蓝蛋白测定正常人为200~400mg/L(或为0.25~0.49O.D);患儿通常低于200mg/L;24h尿铜排出量测定患儿明显增高,常达100~1000ug/24h;细胞含铜量测定正常人约为20ug/g(干重),患儿可高达200~3000ug/g。

  2.肝功能检查示谷丙转氨酶(SGP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ZnTTT)增高。

  3.血象很低的患者是金属络合剂驱铜疗法的不利因素如不及时处理,往往使驱铜治疗难以坚持下去。严重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亦要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肝纤维化指标可了解患者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为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客观的观察指标。

  其它辅助检查:

  1.脑电图检查约30%~50%异常,多为中轻度,但无特异性。

  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较高,可达90%;主要表现为Ⅲ-VIPL延长,波幅降低(潘映福1987)。这可能是铜在脑干弥散性沉积,引起脑干听觉系统的神经元变性及脱髓鞘改变。

  3.脑CT扫描有30%~40%患者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低密度病灶大脑皮质和脑干萎缩也可看到,还有脑室扩大及外侧裂增宽等。磁共振显像(MRI)更为清楚,比脑CT扫描显示出更广泛的病灶不仅脑室扩大还可见丘脑区及脑干内异常信号(T1W低信号T2W高信号)。

  脑电图、肌电图的 异常改变提示脑部和周围神经肌肉的受损疗程前后的脑干诱发电位可用来辅助判断患者脑部受损严重程度和疗效情况B超检查可了解患者肝脏的影像学分型,脾脏肿 大程度肾脏皮质受损以及有无并发胆石症等情况,对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帮助头颅CT或MRI检查。除基底节区有特殊病变可以帮助本病的诊断外若有大脑皮质萎缩 额颞叶软化灶形成患者往往有智力低下学习成绩差,应予相应的脑复活治疗故辅助检查对判别患者的治疗。

网友最关注的文章
你曾经浏览的页面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6-2011 Ewsos. All Rights Reserved 医网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 service@ewsos.com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医网无关。对于评价有异议及要求删除,请书面实名与我们联系。
医网_佛山网络警察网络报警平台 医网_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