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眼病

CD105与脉络膜新生血管

医网摘要: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生成是导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眼拟组织胞浆菌病综合征(presumed ocular histoplasmosis syndrome, POHS)、病理性近视和眼底血管样条纹等疾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1]。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生成是导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眼拟组织胞浆菌病综合征(presumed ocular histoplasmosis syndrome, POHS)、病理性近视和眼底血管样条纹等疾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1]。1985年,Quackenbush等[2]通过杂交瘤技术,应用单克隆抗体(mAb) 44G4,在非B、非T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HOON表面上检出了膜抗原CD105(endoglin)。CD105为位于组织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EC)上的膜抗原。许多肿瘤方面的研究已证实,CD105在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等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且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3,4]。同时,CD105是一种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的增生相关蛋白,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受体的信号转导,调节内皮间质的信号传递,参与血管生成,在肿瘤等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本文就CD105与CNV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1 CD105的分子结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

  1.1 CD105的分子结构

  CD105又名Endoglin,是一种同型二聚体的膜结合性糖蛋白,分子量为l80kDa,由两个单体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编码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长臂(9q34qter),是内皮细胞膜上第一个被检测到的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arginineglycineaspartic acid, RGD)三肽序列的糖蛋白。RGD肽存在于纤维结合素、血浆糖蛋白、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和Ⅰ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被细胞表面的黏合素分子识别的关键结构中。它是内皮细胞表面与增生有关的细胞膜抗原,同时又是TGFβ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在肿瘤和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强烈表达。CD105的基因结构与RⅢ高度同源,与TGFβ1和TGFβ3呈高亲和力结合[[6,7]。CD105有两种同型异构体,即LCD105和SCD105,两者的区别在于胞质尾部氨基酸组成不同。LCD105包含633个氨基酸,在胞质尾部残余47个氨基酸;而SCD105包含600个氨基酸,在胞质尾部残余14个氨基酸。

  1.2 CD105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

  研究表明[8],TGFβ在体外可抑制EC的生长,而在体内却可通过结合炎症细胞诱导其释放血管生成因子刺激EC分裂增生,同时还可影响细胞分化、细胞间质的代谢和免疫功能。TGFβ的功能是通过结合特异性受体实现的,其受体家族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型受体Ⅰ和Ⅱ、βGlycan以及CD105。CD105既是TGFβ受体的成分之一,又是TGFβ1和TGFβ3的结合蛋白。CD105通过细胞外与细胞内两条途径被TGFβR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Ⅰ和TGFβRⅡ磷酸化,导致TGFβRⅠ磷酸化增加,TGFβRⅡ磷酸化被抑制,然后CD105从与TGFβRⅠ连接区释放出来,使Smad2磷酸化,磷酸化的Smad2蛋白能与许多转录因子相互作用,通过多种信号途径诱导基因转录,抑制TGFβ的信号转导和生物学效应,使其只能发挥短暂和局部的功能,而且是对抗TGFβ1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作用,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9]。TGFβRⅢ和CD105蛋白本身不表现出信号转导的活性,但它们能与其它因子结合而起作用。CD105可以和TGFβRⅠ及TGFβRⅢ特异结合,但不能和TGFβRⅡ结合[7],在TGFβ导致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表明[6,10],CD105在血管生成中是必需的,其功能与TGFβ及其受体密切相关。CD105对于TGFβ的调节作用主要是抑制其生物学效应。CD105过表达可阻止TGFβ1诱导的细胞增生及下调cmycmRNA 的作用。应用反义技术抑制培养的内皮细胞CD105表达,可增强TGFβ1对内皮生长和移行的抑制作用[11]。Li等[12]研究发现,抗CD105抗体在降低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 CD105表达的同时,能提高TGFβ对内皮细胞增生与移行的抑制作用。Yamashita等[13]发现,在TGFβ配体存在时,CD105和TGFβ受体是紧密地相互作用而形成复合体,而CD105正是通过配体受体复合体来改变信号转导的。

  2 CD105在CNV生成中的作用

  2.1 CD105是内皮细胞增生和新生血管的标志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CD105是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标志,与总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CD34和vWF不同的是,CD105仅在处于增生状态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强表达,而在正常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上无表达[3,14]。同时,CD105主要表达于新生的小血管上,而大血管为弱阳性或阴性表达,而CD31、CD34及Ⅷ因子等则同时在小血管及大血管上均为强阳性表达。因此,CD105可能是一种比CD34、CD3l和vWF更好的新生血管标志物。此外,CD105与细胞增生指标细胞周期调节蛋白A(cyclin A)、Ki67显著相关[15], 说明CD105的表达与细胞周期有关,能准确反映内皮细胞的增生状态。Fonsatii等[16]的研究证实,CD105在处于半铺满状态的内皮细胞上高表达,而在完全铺满的内皮细胞上表达明显降低。与之相反,总内皮细胞标志物则在完全铺满的内皮细胞上高表达,半铺满的内皮细胞上低表达。由上述研究可见,CD105更能准确反映内皮细胞的增生状态,是目前衡量内皮细胞增生状态较准确的指标。

  汪浩等[17]研究发现, 利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kringle45对氩激光诱导小鼠CNV进行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较,CD105在CNV中的表达明显减少。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共焦免疫荧光显微镜方法,对30例AMD患者CNV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CD105在CNV的内皮细胞上表达明显增强,提示可能对进展的CNV组织有丝分裂后期有持续性的激活作用[18,19]。Wikstrom等[20]采用CD105或vWF与平滑肌肌动蛋白(activin)进行免疫双标检测前列腺癌的血管是否成熟时,发现与vWF相比,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l density,MVD)量少,提示CD105主要在未成熟血管上表达。上述资料表明,CD105可作为一种判断新生血管生成的理想标记物。

  2.2 CD105参与CNV生成

  新生血管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蛋白水解酶、变性改变和Bruch膜损伤等的参与[21],且牵涉到细胞外基质的重建、内皮细胞的移行和增生过程。Bourdeau等[22]研究发现,CD105基因编码区突变将导致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王康等[23]通过半导体激光(波长810nm)诱导C57BL/6J小鼠CNV动物模型,观察到激光后1wk,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此时CD105表达于CNV组织;激光后4wk,当血管形成趋于静止时,CD105表达明显减弱。提示CD105在CNV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Tatar等[24]对手术摘除36例AMD患者的CNV膜进行CD34、CD105的免疫组化染色发现,CD105在35例CNV膜的内皮细胞中出现明显的阳性表达。Grisanti等[25]对7例继发于AMD的典型性CNV患者经PDT治疗后,分别于第3~146d期间,采用手术方法取出黄斑下CNV膜,行CD34、CD105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及相关性分析,发现CD105主要在增生活跃的内皮细胞上强表达,且与临床表现具有相关性。作者曾采用CD105抗体对532nm倍频激光诱导大鼠CNV模型进行观察,发现激光后第1wk时CD105即开始在CNV上表达,至第2wk时达到了高峰,第4wk时明显减弱,且与CNV生成的过程相一致[26]。从上述研究可见,CD105参与了血管生成过程。此外,CD105在血管生成活性高的区域高表达,提示CD105与新生血管形成有密切关系。

  3 CD105在CNV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展望

  3.1作为抗CNV治疗的靶分子

  多数学者认为,针对CNV的发病机制进行早期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或选择性破坏新生血管,是一种理想的治疗CNV相关疾病的方法。CD105参与血管形成,在CNV的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D105独特的分布,提示有可能作为治疗新生血管的理想靶点[16,27]。Yasukawa等[28]运用CD105抗体介导的抗新生血管药物进行治疗,使得药物与增生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直接作用于增生活跃的CNV,明显抑制了新生血管生长,取得较好疗效。

  3.2对CNV发病机制的研究

  目前对CD105的结构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CD105的功能及其与TGFβ之间的调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对CD105研究的逐步深入,可以使人们对新生血管形成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治疗CNV相关疾病带来新的曙光。
 


责任编辑:李杏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yb/20110125/344124.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_医网_医疗门户网站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2.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进入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医网为您准备精彩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就医指南 疾病大全同时上线!
是谁拉响了你的“白带警报”
参与用户调查 医网大礼抱回家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