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现状
医网摘要: 以往用过ATRA者取得CR2后之SCT:CR2后如PCR阴性,自体 SCT(ASCT)效果好,如阳性则移植后易复发,则不应常规作 ASCT。目前认为,CR1者异基因SCT(allo-SCT)作用有限,因为 ATRA 为基础的治疗效果很好,首次复发后用砷剂效果明显,多数获CR2,但多数人仍复发,此时可行砷剂后的化疗,一旦获CR2建议行移植,PCR 阴性者ASCT的效果良好,可免除allo-SCT的TRM[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现状
黄梓伦
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广州 510080)作者简介黄梓伦,男,主任医师。196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本科。被聘为广东省人民医院资深主任。1982~1984年在美国Mayo clinic进修血液病2年。多年来,一直从事内科血液病诊治研究,负责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病诊治的指导工作,参与省内外血液病的抢救、会诊及讲课。擅长对各种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的诊治。现为中华医学会广东血液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历任《广东医学》杂志编委,发表论文27篇,翻译文献数百篇。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所有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最有希望治愈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造血干细胞移植(SCT)。致病基因为15号染色体(PML)基因和 17号染色体维甲酸α-受体易位而形成 PML-RARα融合蛋白,少数患者有变异型易位,从形态上和典型 APL难以区别,这些变异型包括 PLIF,NMP,NUMH,和STAT5b。除PLIF基因外,其他的基因均对 ATRA 不敏感[1]。
1诱导治疗
11化疗APL 的化疗和其他 AML 的化疗方法无不同。APL 对蒽环类特别敏感,可能是P-gP和其他耐药标记低表达有关[1],柔红霉素(DNR)和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单药的完全缓解(CR)率可达60%~80%。
111阿糖胞苷(ara-c)有人认为单用蒽环类和加用 ara-c的CR率无不同。但目前,多数作者仍使用蒽环类加 ara-c(DA方案)作标准化疗,CR率为75%~80%。化疗结束时,PCR检测基因93%阴性。大剂量 DNR[70 mg/(m2·d)] 的疗效优于常用剂量[45~50 mg/(m2·d)]。APL诊断时,80%的患者有凝血病,因化疗而加重,强力的血小板输注可减少出血病死率,尤其是在白细胞增高患者,早期出血病死率很高。肝素和抗纤溶药物效果未肯定[2]。
112ATRAATRA 的问世,使APL的疗效大大提高,是治疗新诊断APL的首选药物。ATRA 为诱导分化剂,使异常早幼粒细胞向成熟粒细胞分化,大大减少了凝血病的发生。现已肯定无论在诱导缓解或维持治疗,ATRA加化疗均比单独使用ATRA化疗为优。ATRA加化疗是APL的标准治疗方案[1,3,4]。ATRA 减少凝血病,化疗阻止维甲酸综合征(RAS)的发生,互相取长补短。①单用ATRA:新诊断和第1次复发的APL,CR率达90%。过去使用较大剂量副作用较大。目前,多采用45 mg/(m2·d) 连续用药直至CR。缺点是达CR时间较长,常引起白细胞升高,RAS可能较易复发。②ATRA加化疗:CR率增至 92%~93%。减少早期复发,单用ATRA,CR时间30~40 d,联合用药少于30 d。短疗程(5 d)ATRA 加化疗的疗效比不上长疗程(一直用至 CR)ATRA 加化疗,因此,诱导期需长期用ATRA。ATRA同时加化疗(第3天开始)优于先用ATRA后上化疗,CR一样,但2年复发率较低。③AIDA:一组20例新诊断 APL用ATRA加IDA化疗,ATRA 45 mg/(m2·d) 一直用至CR。IDA 12 mg/(m2·d),于第2,4,6,8天静脉注射,再用 3个疗程巩固化疗而不用ATRA,结果90% CR。中位随访27(24~31)个月,OS和 EFS分别为85%和69%。18例CR者中,14例(78%)仍存活,且分子学和血液学CR[5]。另一组用同样方案AIDA治疗 APL 240例中95% CR。巩固化疗结束后162例复查RT-PCR 159例(98%)阴性[6]。结论是:①ATRA和化疗相比,CR和早期死亡无不同,但早期(2~3年)DFS/EFS则 ATRA 较优。②比较ATRA同时加化疗和序贯用化疗,CR和早期死亡无不同,但同时用药者EFS改善。③比较先用短期(5 d)ATRA后用化疗和同时用ATRA加化疗直至 CR,长疗程 ATRA者DFS 较佳。④单用ATRA者RAS发生率较高(25%)。ATRA同时加化疗可减低 RAS(6%~10%)。⑤因为诱导缓解中出血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建议首先用ATRA治疗后 2~4 d 以缓解凝血病再开始化疗(只要白细胞在 1 万以下),如果白细胞高则开始联合 ATRA 加化疗[1]。
RAS是ATRA的一个重要副作用。一组167例单用 ATRA 作诱导缓解, RAS 发生率26%,发生RAS中位时间11(2~47)d[7]。诊断时中位白细胞数 1?450×109/L, 发生 RAS时为 31?000×109/L [(6?800~72?000)×109/L],RAS 的病死率高达29%。临床表现为发热、体重增加、呼吸窘迫、肺间质浸润、胸膜心包积液、低血压、急性肾衰、肺水肿,RAS常发生在诱导治疗过程中,维持治疗无RAS[1,2],多数人当白细胞升高时才发生RAS,少数人白细胞不高时亦可发生。其机制是ATRA 刺激APL产生细胞因子,改变APL的黏附性。
RAS的预防与治疗: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即用地塞米松10 mg 静脉注射,2次/d。将ATRA减量,重者停用。及时加用化疗:开始时,白细胞>5?000×109/L(欧洲)或>3?000×109/L(日本)或治疗后白细胞增高时,即加用化疗,ATRA加化疗同时用优于ATRA序贯用化疗(减少复发,减少RAS)白细胞一开始即高于 (15?000~20?000)×109/L 者单用ATRA易发生RAS,宜立即加上化疗及皮质激素。亦有人认为对于白细胞>10?000×109/L 患者,加用强的松75 mg/d 并不能预防RAS的发生[1]。RAS控制后,可重新再用 ATRA,较低剂量的ATRA 25 mg/(m2·d) CR相似, RAS 较少。
ATRA其他副作用:腹胀、黏膜干燥、唇干裂、头痛、骨痛、假性脑瘤(颅内高压)、血小板增多。据报道,1例APL用ATRA后血小板上升至 1?071×109/L, 停药后恢复正常[8],出现转氨酶升高、甘油三酯升高、骨髓坏死、高钙、结节红斑、嗜碱细胞增多、黏膜炎、Sweet综合征、Fournier's坏疽(阴茎、阴囊、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血管炎,3例经用ATRA治疗APL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推测通过上调细胞间黏附分子,使恶性早幼粒细胞通过血脑屏障[9]。
113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的使用可使 APL的治疗更进一步,原代APL细胞为模型,高浓度三氧化二砷选择性地诱导APL细胞凋亡,低浓度则诱导分化,即它对APL细胞存在双重效应,即诱导凋亡和部分分化。另发现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均能快速调变和降解PML-RARα[10]。
砷剂对APL无论初治或复发,均取得良效,242例 APL,初治组CR率 879%,有效率944%,用砷剂巩固治疗中复发组CR率60%,有效率644%。用其他药物治疗中复发组CR率695%,有效率848%,难治组CR率487%,有效率641%,5年及7年生存率为92%和767%。同一报道中412例6年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者(CNSL)发生138例次,预防性鞘内注射药物能降低CNSL的发生,砷剂测定表明三氧化二砷难以透过血脑屏障[11]。12例复发APL经用三氧化二砷治疗,015 mg/(kg·d) 直至CR或最长60 d,结果所有12例均CR,达CR中位时间52(27~75)d,可评估10例中7例获分子学缓解,所有患者接受缓解后治疗后PCR阴性[12]。有人比较砷剂、骨髓移植(BMT) 和化疗对复发APL的疗效,发现化疗组CR率 47%,治疗相关死亡率(TRM)最高53%,BMT组:TRM 36%,砷剂组:CR 100%,TRM为0,但38%患者随后复发,但可用砷剂加ATRA控制;2年总存活率(OS):三氧化二砷82%,BMT 43%,化疗23%[13]。
砷剂副作用较轻,一般可耐受,恶心、呕吐、腹痛,偶有严重肝功能损害。尤其是初治患者,心脏改变:Q-T延长见于63%病例,偶有白细胞减少,又可引起白细胞升高-APL分化综合征、心肺窘迫综合征、肺浸润,类似于RAS,对地塞米松治疗有效。此时,应将砷剂减量必要时暂停。白细胞过高立即加用化疗药,待症状过后再重新使用。有人发现小剂量三氧化二砷同样有效,但毒性较低。联合砷剂加ATRA治疗APL:31例新诊断APL用砷剂加ATRA CR 率935%[3]。
2缓解后治疗
21巩固化疗CR后均应作巩固化疗,单用ATRA后会复发,巩固化疗以蒽环类为基础,有些人加ara-c。北美协作组:DNR 45 mg/(m2·d)连续用3 d加用ara-c 100 mg/(m2·d)共7 d作为第一个巩固化疗。接着用HD-ara-c 2 mg/(m2·d), 2次/d,共用4 d 加DNR 45 mg/(m2·d) 共2 d,缓解后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消灭白血病克隆(可用 PCR 检测)。长期存在微小残留病变(MRD)预示复发。
22维持化疗以化疗或ATRA维持是有效的。北美协作组的经验表明,不论诱导是单用化疗或加用ATRA,在获CR后行2个疗程巩固化疗后每天用 ATRA治疗1年效果较不作任何治疗为好。有人建议, ATRA 每个月服2周,持续1年作维持。
3复发的治疗
因为多数的第一次诱导缓解时常用过 ATRA 复发后再用很少有效[4]。刚停 ATRA而复发者对ATRA 耐药。长期用 ATRA 代谢增高,血浆水平下降,晚期( 6个月后)复发者,因高代谢可逆转,故对ATRA有反应,可再获CR。三氧化二砷应为首选,对复发APL CR率达80%~92%,并可获长期分子学缓解[14]。单用砷剂较ATRA加化疗效果好,分子学缓解率高,毒性低。 52例CR 87%(75% MCR)无TRM,23例复发APL分两组,A组单用ATRA或ATRA加化疗, B组三氧化二砷加ATRA或三氧化二砷+ATRA+化疗,结果B组优于A组[15],砷剂不能完全消灭白血病克隆 CR2时,PML-RARα阳性占5/7,本组中有12例是在单用砷剂巩固中复发,说明其对砷剂耐药,提示CR后应选择强化疗或砷剂与化疗交替。
4APL 与 SCT
以往用过ATRA者取得CR2后之SCT:CR2后如PCR阴性,自体 SCT(ASCT)效果好,如阳性则移植后易复发,则不应常规作 ASCT。目前认为,CR1者异基因SCT(allo-SCT)作用有限,因为 ATRA 为基础的治疗效果很好,首次复发后用砷剂效果明显,多数获CR2,但多数人仍复发,此时可行砷剂后的化疗,一旦获CR2建议行移植,PCR 阴性者ASCT的效果良好,可免除allo-SCT的TRM[1]。
5其他
51AM-80新合成的视黄醛衍化物(retinoid),体外诱导分化作用比ATRA强10倍。对光、热、氧化作用更稳定,对细胞维甲酸结合蛋白的亲和力较低,并不与维甲酸受体-γ结合,副作用较ATRA轻,可用于治疗ATRA后复发的 APL[16],而再用 ATRA治疗由于耐药再CR的只有20%[17]。7例用于ATRA的第一和第二复发APL,用 AM-80 治疗,6 mg/(m2·d)口服,其中3例白细胞增高加用化疗,所有患者均于 36~56 d (中位数52 d)内CR[18]。
52四氧化四砷一种新型口服砷剂。治疗129例 APL,初治19例,第一次复发7例,另103例为血液学完全缓解(HCR)。结果:初治及血液学复发者全部HCR。16 例初治患者有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分析,其中14例获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CR,7例血液学复发患者,5例亦获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CR[19]。
53鞘内注射如前所述,ATRA有可能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而砷剂则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因此预防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和ara-c对预防CNSL有作用,尤其对于高白细胞数和复发患者更为重要[1,2,20]。
责任编辑:Adolph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xy/20110620/374077.html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推荐阅读:
今日推荐
大家都在看
咽病专区
热点专题
耳病专区
- []耳鸣是怎么回事 ?
-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老人经常耳鸣不是好现象
- []严重耳鸣是怎么回事
- []长时间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右耳耳鸣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