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精神心理病

千万不要让抽动秽语综合征害了您的孩子

医网摘要: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这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以多发性抽动、爆发性发声和伴随秽语性语言为特征的抽动障碍,不同程度地干扰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适应社会能力。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常常被误认为是故意捣蛋的坏孩子,遭到批评或训斥,造成心理阴影。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好像天生好动,不是眨眨眼睛就是动动胳膊,总是没有闲着的时候,甚至还会说粗话,被大人们灌以“坏小孩”的称呼,其实他们的内心并不想这样做,因为他们患了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案例一

  小明是个四岁男孩,聪明、活泼、好动。妈妈为了让他安静点,并学有一技之长,便让小明学习弹钢琴。每周到老师家学习两次,每天由妈妈监督指导练习两小时。外边的鸟语花香、小朋友们的嬉戏玩闹,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小明,练习的时候小明如坐针毡,屁股扭扭、脖子扭扭,一心只想出去玩,妈妈急了,便拿着扫帚站在小明旁边看着,只要偷懒就打一下。久而久之,小明一坐下来弹琴就仰一下头,张一下嘴,抬一下手,似乎在抵挡着妈妈的扫帚。现在,不弹琴时也在仰头、张嘴、抬手,时轻时重。小明怎么啦?奶奶带孩子去看病,医生说:小明得了抽动-秽语综合征。

  案例二

  强强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他酷爱动画片《奥特曼》,并将奥特曼视为正义的化身,处处效仿。奥特曼眨眼能喷火,强强就跟着学,后来便形成了不自觉眨眼的习惯。父母看到后严厉批评,但他眨眼的频率更高了。后来还出现上肢不自主地抽动,几个月后又转为下肢大幅度抽动,有时还不停地做鬼脸,家长批评得越厉害,鬼脸做得越起劲,有时还骂人。在幼儿园,老师以为他故意顽皮而责骂他,小朋友觉得他行为特别而拿他寻开心。每次回到家,明明都是气呼呼的,有时连幼儿园也不愿去。虽然前前后后带他去了好几家医院,做了不少检查,吃了很多药,但一点效果也没有。

  抽动-秽语综合征对宝贝造成的危害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这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以多发性抽动、爆发性发声和伴随秽语性语言为特征的抽动障碍,还伴发多种多样的行为症状或精神障碍,不同程度地干扰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适应社会能力。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常常被误认为是故意捣蛋的坏孩子,遭到批评或训斥,造成心理阴影。

  警惕!抽动-秽语综合征

  发病年龄:4-12岁,以7岁起病最多。

  患病率:0.1%-1% 男童明显多于女童(4:1)。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3大类表现

  挤眉弄眼,皱鼻咧嘴最为常见、也最早见,如果宝贝出现以下多样的表现,妈咪就要提高警惕了:

  1.运动抽动

  表现为眨眼、眼球转动、努嘴、翘鼻、伸舌、转头、点头、伸脖、张口、耸肩、挺腹、吸气、抽肚子、跺脚、全身抽动、转圈、下蹲、一系列无意义动作。

  2.发声抽动

  清嗓、干咳、吸鼻、吐痰、哼声、犬吠声、喘气、重复语言

  秽语,骂人,无意义、无目的、迸发出脏话,而且不断重复。

  3.伴发行为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强迫动作,如写字前先用铅笔点两下桌子,吃饭前用筷子敲两下碗等等

  强迫思维,总想着一件事情,想不完全再重想

  感觉障碍,感觉脖子酸,总要歪一下头才舒服

  感觉眼睛干,就要眨眼睛

  冲动、攻击行为、自伤行为、学习困难

  情绪障碍,焦虑、烦躁、脾气大、情绪低落

  共同特征:无论是运动障碍还是语言异常,均是不自主的、无目的的,频繁出现而不能自控的。

  发现这类情况后,不应简单归因于“缺乏教育”,或认为这种“不良表现”是“屡教不改”的,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病态。

  6大导火索引发病症

  1. 遗传因素:抽动秽语综合症患儿家族中患抽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症的发病率为10%-66%。

  2. 神经生化因素:由于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所致。

  3. 器质性因素:研究提示抽动-秽语综合征属于器质性疾病。约50%-60%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有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

  4. 社会心理因素:抽动-秽语综合征起因可能与应激因素有关,受到强烈的精神创伤或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如:车祸受惊吓、挨打骂受刺激、学习压力大。

  5. 其他因素:结膜炎因眼干难受所以眨眼,咽炎因咽痛咽痒所以干咳,长时间的眨眼干咳,当结膜炎、咽炎愈后可致习惯性抽动、眨眼、干咳。近年发现抽动-秽语综合征与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临床也发现感染发热可使抽动-秽语综合征和强迫症加重。使用青霉素之后抽动症减轻。

  6. 药源性因素:长期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多动症患儿长期服用苯丙安、利他林,可产生抽动障碍或使抽动症加重。

  及早诊治是关键

  不要把抽动-秽语综合征当成孩子调皮、做鬼脸,而漠不关心或责骂而延误诊断。病程超过一年就变成慢性,治疗更加困难。所以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药物治疗:

  1. 中医:根据患儿的不同体质和症状,多采用滋阴降火、柔肝息风等方法。

  2. 西医:主要应用氟哌啶醇、哌迷清、泰必利等药物。有些药物会有副作用,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要自作主张,随便用药和停药。

  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咨询、家庭心理治疗。

  可以把疾病适当地告诉孩子,让孩子不要有自卑心理,帮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 帮助老师、家长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征,消除老师、家长的反感、担心、焦虑,以取得他们的合作与支持,减轻患儿的学习压力和歧视。从而达到正确教育、耐心帮助的目的。

  2. 合理安排患儿日常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可参加韵律性体育活动。

  3. 相反习惯训练的行为疗法可减轻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抽动症状。如对发声抽动患儿可进行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呼吸,从而减少发声抽动。

  4. 各种精神刺激,过度紧张、疲劳、打骂、训斥、频繁的提醒等都会诱发和暗示此症,使抽动症加重。因此,一定要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5. 不要玩游戏机,不要看紧张、激烈的武打枪战影视片。不要参加激烈的竞技性比赛活动。减少参加各类业余学习班。

  对于这样的患儿,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当孩子出现抽动、秽语等表现时,不要直接制止、训斥,最好的方法是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过来,使兴奋点转移。

  专家提示

  如果发现孩子有挤眉弄眼的习惯,在排除眼疾等病症的前提下,持续半年以上,就应该怀疑孩子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除了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治疗,冷静和耐心是家长对患儿应有的态度;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治疗此病的难度;家长应该采用“漠视疗法”,切忌大声斥责患儿,这样会使病情加重或反复;夫妻吵架、影视中的暴力镜头均对患儿不利,家长要尽量避免此类因素对孩子情绪的影响;尽量不给患儿施加压力。开学之初、考试阶段均是此病高发时期,一定要注意调节孩子的情绪。


责任编辑:史婵娟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xl/20101016/313876.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_医网_医疗门户网站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2.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进入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医网为您准备精彩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就医指南 疾病大全同时上线!
是谁拉响了你的“白带警报”
参与用户调查 医网大礼抱回家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