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口腔病

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进展探讨

医网摘要:  Cath-D染色反应在SACC3种分型中无明显差异,表明Cath-D的表达并不受病理分型的影响。由于影响局部复发的因素很多,故无法单一从Cath-D能增强癌细胞局部侵袭力这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涎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很强的浸润性和远处转移力,手术切除后常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其远处转移率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居首[1]。

  组织蛋白酶D(athepsin-D,Cath-D)是溶酶体中天冬氨酸肽链内切酶,参与基底膜的降解,有助于肿瘤细胞对基底膜及间质蛋白的溶解突破,促进肿瘤的远处转移[2]。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ath-D在SACC中的表达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SACC远处转移的机制及Cath-D检测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及组织标本:

  1970~1995年间,在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原发病变,并有完好蜡块保存的SACC52例,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19~72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SACC。根据国际抗癌联盟1992年涎腺癌、口腔癌和上颌窦癌的国际TNM分类及分期标准对52例进行TNM分类及临床分期,其中Ⅰ、Ⅱ、Ⅲ、Ⅳ期的病例数分别为21、15和7例。所有患者均经5年以上的临床随访,最长随访时间达2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8.1年。根据X线片、B超等辅助检查确定有无肺、肝、骨等的SACC远处转移;根据临床检查及病理诊断确定肿瘤有无局部复发。

  采用52例患者的术后肿瘤组织标本,常规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

  2.实验试剂和方法:兔抗人Cath-D多克隆抗体;生物素连接的兔抗小鼠免疫球蛋白;过氧化物酶链亲和素。采用链亲和素法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3.阳性标准:染色强度分4级:阴性肿瘤细胞核或浆中无着色;弱阳性肿瘤细胞核或浆中出现浅染色颗粒;阳性肿瘤细胞核或浆中出现棕染色颗粒;强阳性肿瘤细胞核或浆中出现深棕色染色颗粒。

  4.统计方法:χ2检验和秩和检验用于分析Cath-D免疫组化反应与SACC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关系;不同组别生存率的统计学分析应用ogrank检验。

  结果

  1.Cath-D在SACC的表达:在52例中,Cath-D阳性反应为29例,其中、和分别为23、4和2例,总体阳性率为55.8%。阳性细胞见于SACC各病理分型,肌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均可见阳性反应,并可见神经纤维和血管被Cath-D阳性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块包绕,在肿瘤浸润前沿也可见Cath-D的阳性表达。细胞浆阳性着色,呈不均匀颗粒状,细胞膜及细胞核均为阴性反应。阳性着色也可在间质中出现,为散在点状或灶性分布。

  2.Cath-D表达与SACC组织病理学分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根据WHO1991年涎腺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类标准,将SACC分为腺样型、小管型和实体型。52例中,3种病理学分型的Cath-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8%、60.0%和75.0%,秩和检验表明,3组间差异无显着性。

  从临床分期来看,Ⅰ+Ⅱ期和Ⅲ+Ⅳ期的Cath-D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和72.7%,后者明显高于前者,χ2检验表明,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

  3.Cath-D表达与SACC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52例中,20例出现了SACC的肺、肝、骨远处转移,远处转移率为38.5%。转移组的Cath-D阳性表达率为75.0%,无转移组为43.8%,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

  表1SACC的Cath-D免疫组化反应与

  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的关系

  项目例数Cath-D阳性例数P值组织学分型腺样型2311管状型25150.4701实体型43临床分期

  I+II3013III+IV22160.0350远处转移有转移2015无转移32140.0273局部复发有复发2817无复发24120.4380

  注:SACC:涎腺腺样囊性癌;Cath-D:组织蛋白酶D;P<0.0552例中,28例出现了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为53.8%。复发组与无复发组Cath-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和5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

  52例按照Cath-D免疫组化反应分为表达阳性组和表达阴性组(23例),依据随访资料计算两组的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6.67%、70.00%、55.15%和85.00%、75.00%、60.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

  讨论

  一、Cath-D与SACC的远处转移

  本研究首次对Cath-D与SACC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ath-D在转移组和无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和43.8%,两者差异具有显着性,Cath-D表达与SACC远处转移成正相关关系。这与Kute等[3]对乳腺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Henry等[4]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94例乳腺癌研究表明:Cath-D阳性表达患者具有更高的生存率,因而Cath-D是猜测良好预后的指标。本研究结果支持Cath-D能促进肿瘤转移这一观点,并证实了Cath-D在SACC远处转移中的作用。在肿瘤浸润前沿及神经纤维及血管四周可见Cath-D阳性的瘤细胞团块或条索,肿瘤间质中也可见到Cath-D阳性表达,这更进一步证实了Cath-D阳性的癌细胞能通过基底膜降解实现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5,6]。

  Cath-D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可溶解基底膜、细胞外基质和结缔组织。基底膜的降解在肿瘤转移过程中是一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突破使得肿瘤细胞更易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远隔部位形成转移灶。Cath-D可促进癌细胞生长,提高了肿瘤的侵袭力,从而促进肿瘤的远处转移。

  二、Cath-D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将Cath-D免疫组化反应分别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讨Cath-D对SACC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Cath-D与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具有显着相关性,而与病理分型、局部复发和生存率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这与Tandon等[5]的研究结果相似。

  Cath-D与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肿瘤在发展过程中,其生物学行为也发生变化,晚期肿瘤较早期肿瘤蛋白水解酶的作用更为明显,基底膜的降解更为显着,肿瘤的侵袭性更强,更易出现远处转移。Cath-D阳性反应与SACC远处转移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这表明Cath-D是影响SACC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Cath-D可作为临床预后指标来猜测SACC的远处转移。

  Cath-D染色反应在SACC3种分型中无明显差异,表明Cath-D的表达并不受病理分型的影响。由于影响局部复发的因素很多,故无法单一从Cath-D能增强癌细胞局部侵袭力这

  一方面来说明Cath-D与局部复发的必然联系。

  对于生存率的分析,虽然Cath-D阴性表达组略高于阳性表达组,但两组间并无统计学意义,这与Kute等[3]的乳腺癌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对其可解释为:SACC较乳腺癌等有其非凡性,前者常见的肺部转移瘤通常生长缓慢,患者常带瘤生存[1],故生存率这一指标不很敏感。

  SACC的远处转移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可能是多种基因的调控、肿瘤细胞本身的内因及其所处的机体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其转移发生的机制还需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责任编辑:Adolph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kq/20110719/378587.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_医网_医疗门户网站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2.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进入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医网为您准备精彩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就医指南 疾病大全同时上线!
是谁拉响了你的“白带警报”
参与用户调查 医网大礼抱回家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