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妇科

小儿痛经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发病原因

医网摘要:痛经指与月经周期一致的下腹疼痛。发生率约为90%,需用止痛剂者约50%~60%,而影响工作及生活者仅10%。流行病学我国1980年调查,严重痛经的发生率为13.55%,中度者占38.81%。

  概述:痛经指与月经周期一致的下腹疼痛。发生率约为90%,需用止痛剂者约50%~60%,而影响工作及生活者仅10%。流行病学我国1980年调查,严重痛经的发生率为13.55%,中度者占38.81%。

  病因:1.原发性痛经 疼痛由子宫本身引起,不伴有盆腔病变。常见于排卵性月经期内,故在初潮6~12个月内发生者约占75%,如初潮即排卵,则初潮即开始痛经;初潮后第2年开始发生痛经者占13%,第3年为5%,第4年仅4%。

  2.继发性痛经 青春期女孩少见。由盆腔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盆腔充血症等。

  发病机制——原发性痛经:

  1.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增加 月经前子宫内膜中雌、孕激素含量增加,促使内膜合成pg增多,经期内膜崩解时,pge2及pgf2a释放,引起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导致宫腔内压升高,当宫内压超过动脉压时(>26.7kpa,即>200mmhg),子宫缺血,出现类似心肌缺血的疼痛症状。由于pgf2a及pge2也作用于气管、肠管及血管的平滑肌,故可同时发生哮喘、恶心、呕吐、腹泻及血压升高等症状。

  2.子宫颈管狭窄或子宫过度后屈 使经血排出受阻时,子宫收缩加强,可引起痛经。

  3.子宫发育不良 常伴有血管供应异常而发生局部缺血,引起经前及经期腹痛。

  4.子宫内膜整片排出时 可引起强力子宫收缩而发生腹痛,亦称膜样痛经。内膜不崩解的原因不明,有认为是孕激素过多所致,而月经前应用孕激素后,可使部分膜样痛经消失。

  5.其他 精神创伤、过度疲劳、剧烈运动等可使痛经加重。


责任编辑:宋艳丽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fk/20101018/314731.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_医网_医疗门户网站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2.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进入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医网为您准备精彩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就医指南 疾病大全同时上线!
是谁拉响了你的“白带警报”
参与用户调查 医网大礼抱回家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