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皮肤病

痤疮的药物治疗方法“大放送”

医网摘要: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慢性毛囊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据调查,在12-25岁的青少年中,发病率高达85%,多发生于面部,影响美容,患者较为痛苦。

  1 前言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慢性毛囊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据调查,在12~25岁的青少年中,发病率高达85%,多发生于面部,影响美容,患者较为痛苦。

  痤疮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皮脂产生过多,毛囊口上皮角化过度及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增生有关。

  另外,遗传、心理因素,内分泌障碍,多脂多糖及剌激性饮食、高温及某些化学因素,对痤疮的产生也起一定的作用。

  现根据有关文献报道,对治疗痤疮药物做一概述。

  2 目前临床治疗痤疮常用药物

  2.1 过氧化苯甲酰,该药是一种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很强的杀菌、角质剥脱、溶解粉剌和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适用于丘疹性、脓疮性痤疮,常用浓度为2.5%~10%。

  该药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抗痤疮药物联合应用。

  2.2 硫磺水扬酸的制剂,局部外用有角质剥脱作用,适用于丘疹性、脓疮性痤疮,常用浓度为3%~8%硫磺洗剂或乳剂,1%~2%水扬酸洗剂或霜剂。

  2.3 壬二酸,本品系天然存在的饱和直链二羧酸,有抑制黑素细胞作用,对皮肤粉剌内各种需氧菌和厌氧菌有抑制菌和杀菌活性。

  局部用20%壬二酸霜可使皮肤微球和滤泡内丙酸杆菌的密度明显减少,并使皮肤表面脂肪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减少。

  2.4 局部用维A酸类药,本品通过调节表面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促进表皮细胞更新。

  具有逆转上皮异常角化,导致角化细胞黏聚力降低。

  使病变皮肤的增长和分化恢复正常。

  特别是能促进毛囊上皮更新,防止角质栓塞,抑制蛋白产生,使痤疮皮损消退。

  其常用浓度为0.01%~0.1%。

  2.5 维胺酯,维A酯类药,本品局部使用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分化与生成,调节角化过程,抑制皮脂分泌,抑制痤丙酸杆菌、抗炎等作用。

  2.6 阿达帕林,是一种新的萘甲酸衍生物,属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

  能选择性结合于对皮肤角质细胞增长与分化有调节作用的维A胺酸受体r,从而调节毛囊、皮脂腺上皮细胞的分化、减少粉刺的形成。

  同时,阿达帕林可以抑制人类多形核粒细胞的趋化,抑制花生四烯酸经脂脱氧化生成炎症介质,从而在治疗痤疮过程中起到抗炎作用,改善炎性皮损。

  2.7 纳米银类药,具有广谱抗菌,促进上皮再生,消除炎症的作用,少量纳粮站银渗入皮肤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皮损愈合。

  2.8 皮质类固醇激素,对于严重结节、囊肿性损害,其它方法治疗无效者,可短期应用皮质类同醇激素,减轻炎症在反应。

  2.9 口服锌制剂,具有促进维A水平上升,抑制毛囊过度角化及抚炎作用。

  目前常用的口服锌制剂有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甘草酸锌等。

  2.10 性激素药类药,该类药具有较强的抗雄性激素作用。

  在皮脂腺部位与双氢睾酮发生竞争对抗作用,阻止了双氢睾酮对皮脂腺的影响,使皮脂腺分泌减少。

  限于严重的病菌或对其治疗效果不佳者,因其易引起内分紊乱,如男性患者女性化,故应慎用,不应作为常规疗法。

  此外,安体舒通、甲氰咪胍,其作用是竞争性阻断雄素二氧睾酮与毛囊受体结合,抑制皮脂腺分泌,减轻炎症,另外,对于有内分泌异常的女性可用醋酸氯羟甲烯孕酮/乙炔雌二醇的联用。

  2.11 口服异维A类药,药品试验表明该品具有缩小皮脂腺组织,抑制皮脂腺活性,减少皮脂分泌以及减轻上皮细胞角化和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适用于重型痤疮,尤其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

  2.12 抗生素药物,该类药的主要机理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所产生的炎性介质可抑制痤疮棒状杆菌和对白细胞超化性的抑制作用,而使皮脂中激素脂肪酸浓度明显下降。

  2.13 其它类药物,一月见草油,用于降血脂,可使血清游离脂肪酸下降,对痤疮有效烟酸肌醇脂,可减少皮肤中的激素脂肪酸,治疗痤疮有效。

  糜蛋白酸,可提高组织通透性,抑制痤疮反应和溶解渗出及坏死组织等,可改善痤疮症状。

  藻酸双酯钠,治疗聚合性痤疮有效。

  氨苯砜可能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结节、囊肿、聚合性痤疮的患者。
$SplitPage$


  3 中医中药

  3.1 内服药分四型辩证论治。

  3.11 肺胃湿热型,皮颜色鲜红,以丘疹、脓疱为主,用枇杷叶、桑白皮、黄苓、生石膏、栀子、丹皮、连翘、公英等。

  3.12 阴虚肝郁型,皮颜色淡红,以丘疹、结节为主,用女贞子、枸杞子、葵丝子、车前子、丹参、白芍、柴胡、香附、红花等。

  3.13 湿毒凝聚型,皮疹色暗红,以结节、囊钟为主。

  用土茯苓、生茨米、猪苓、草河车、僵蚕、三棱、莪术、当归、黄芪等。

  3.14 脾虚湿盛型

  皮疹不红、可见丘疹,结节,生茨米、白术、茯苓、扁豆、马齿苋、红花、鸡冠花等。

  3.2 外用药

  3.2.1 颠倒散以凉开水调如糊状外涂,适用于丘疹、脓疮及较小结节。

  3.2.2 化毒散膏、黑布药膏混匀外涂,适用于较大结节及囊肿。

  4 开发中的痤疮治疗新药

  4.1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Tazarotene。

  4.2DNA拓朴异构酶抑制剂 NadiFloxacin。

  4.3蛋白质50核糖体亚单位抑制剂 G-101。

  4.4氧化剂 5-氨基乙酰丙酸。

  4.5雄激素拮抗剂 Cioteronel。

  4.6细胞壁合成抑制剂 RauolpLanin。

  4.75a-还原酶抑制剂 MK-386。

  5 后语

  治疗痤疮的药物多种多样,但痤疮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选择治疗药物应尽可能找出致病因素,针对不同致病因素采用不同治疗方案。

  据有关资料报道,12-25岁的人群中有近80%人患痤疮。

  这必然引起许多制药厂生产治疗痤疮药物。

  因此,痤疮药物的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责任编辑:xuanyuan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sos.com/a/20090413/86875.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_医网_医疗门户网站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2.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进入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医网为您准备精彩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就医指南 疾病大全同时上线!
是谁拉响了你的“白带警报”
参与用户调查 医网大礼抱回家
  • 1
  • 2
  • 3